Appearance
20行业分析:行业分析及框架分析
从这一课时开始,我们就正式进入数据分析师的自我修养,所以我们的内容会更加轻松一点并带有很强的个人主观理解。
本课时内容分为两部分:
行业分析目标;
电商行业分析举例。
行业分析目标
首先说下行业分析的背景,行业分析有两种背景:
当前公司准备进入某行业,需要分析师或者战略部门给出一份详细报告;
当公司业务发展遇到瓶颈,需要分析师去验证当前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有无变化。
对于行业分析,我们的讲解也是按照前面第 16 课时"问题的定义与拆解"逻辑展开,问题的识别与拆解对于解决行业分析目标是非常有帮助的。
从行业分析的背景来看,目标基本上分为两种:
转型,希望通过行业分析看一下公司转型到某个行业有没有一些切入点;
用户需求整体的行业分析,比如看用户的需求还在不在。
在这两种分析目标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分为五大模块,如下图所示。
第一个是界定范围,第二个是市场规模,第三个是社会热点事件,第四个是头部玩家,第五个是未来预测。你可能看到过非常多的行业分析报告,比如介绍头部玩家的时候,把头部的 App 整体描述了一遍,实际上没有必要,也没有价值。你只要把范围、市场规模、社会热点事件、头部玩家、未来预测说出来即可。行业分析报告不在于大而全和什么方法,而在于有所发现(切入点)。
电商行业分析举例
我以电商行业举一个例子,因为现阶段电商比较成熟。
背景:公司近期试水做电商业务,管理层知道很难做,但是决策层又想找一些切入点。这个时候就找战略部,希望战略部能给出一些建议。
一般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你不要指望决策层或者管理层给你很多信息,实际上需求都比较模糊。因为在做行业分析这件事上,想找到一个人很好地把需求描述清楚是很难的,因为大家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我们做行业分析的时候,一般都是这样一个节奏:
一周内快速出一些报告,拿着报告去和需求方沟通,这样可以避免一个月后做的专题分析不是对方想要的。
在与需求方对的基础上,把不确定的点剔除,把很明确的点确定,然后继续深挖。
按照前面我们所说的五大模块,一个一个来看。
1. 界定范围------在全局视野下找切入点
首先是界定范围。什么意思呢?就是要在全局视野下找切入点。比如现在是电商,首先我们要总结出这样一个电商产业链的图谱,如图所示。
产业链图谱内容包含很多信息,比如,老牌成熟的电商企业有哪些?新型的电商企业又有哪些?其中微商,二手电商有哪些?同时围绕电商,它的上游供应商是什么?下游又有哪些代理运营商?在这个过程中,它的支付方式及物流是如何?然后是消费者相关情况,消费者这一块又跟渠道挂钩,所以产业链图谱的内容非常全。在产业链图谱的基础上,你看整个行业就比较清晰,否则你直接上来就是淘宝、京东、唯品会,那你的视野就已经被局限死了。
有了这个产业链图谱,给管理层看完后,比如他想做移动类的综合类电商,比如说手淘、京东、拼多多,这就是界定范围。那我们后面的报告内容就可以围绕这个点去切入,所以在这一块,先把对象明确清楚,找到切入点。
2. 市场规模
市场规模这部分,我们分为交易额和用户分析,具体如下。
1. 交易额描述
大部分报告的市场规模,都是给的交易额描述,如图所示。
这是网络零售市场的交易额曲线,以及它在移动端的占比。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很明显发现:网络零售市场的趋势是上升的,只不过它的增长率是下降的,同时移动端的交易额也是在上升的。但是作为分析师,一定要看得更细,一定要有独立思考。就交易额逐年上升结论来说,更加重要的是要找到谁增长?是所有都增长还是有一些涨有些跌?在当前增长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还有谁逆势上升?这就是我们的拆解思想。
2. 交易额分析
基于交易额逐年上升,那对于阿里、京东、拼多多三家公司来说,它们的趋势图是什么样子呢?因为我们前面针对的对象就是这三家公司,然后你可以去查下三家公司的财报,如图所示。
我们就发现,比如阿里 17 年的 GMV 和 18 年的 GMV 对比,涨了 27%。对于京东,第三季度的 GMV 同比增长 30.5%。而对于拼多多就是 Q3 过去 12 个月的一个同比增长 386%。你可能会疑问这些统计时间段不一致,是否会有影响。其实每一家公司,它拥有数据的信息量不一样,所以只要是对比本身的逻辑没问题就行。注意,数据分析有直接数据和间接数据两种支持方式,只要说明问题即可。所有的资料都要注意口径和原始数据搜集,即使 Copy 也要找权威的数据源。
那么基于这个图,我们发现拼多多才是颠覆者,增长了 386%,这是非常夸张的。而阿里、京东已经比较成熟了,所以它们的涨幅差不多,所以不用刻意去纠结。基于交易额的规模,我们得出了拼多多才是颠覆者的结论,所以后面我们重点研究的对象是拼多多。
3. 用户数描述
下面就是用户数的描述,大部分报告中的用户描述是这样的图,如下图左侧所示。
预计 2018 年中国移动电商用户超 5 亿人,通过这张图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移动电商用户数一直在增长;
移动电商用户数增长率逐年下降。
那么通过这张图实际上就有一个疑问:移动中国的人口年龄分布(上图右侧),移动电商用户数占比 36%,即使按照 16-59 周岁群体占比也只有 55%,从数据上看,这个行业还是有很大缺口。
4. 用户数分析
上面只是描述,下面我们要进一步分析。首先我看了一下目前国内的网民数情况,如图所示。
(数据源: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我们国家总人数约为 14 亿人,网民数只有 8 个亿,而移动互联网是 7.9 亿,基本上持平。那说明网民数占比人口数 57%(8/14),这个数字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未来仍然有很多用户可以争夺。
其次我们发现,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占网民数的 98% (7.88/8.02),从这个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已经完全可替代 PC ,也就是说我们瞄准的对象是手机终端。
最后,我们又发现了一个数据。这是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网民的一个报告,如下图所示。
中国目前网民当中,71% 的人会产生网络购物,而用短视频的网民竟然占 74.1%。也就是说,我们之前猜测剩下的潜在用户(100-71=29%)可能在短视频里面。
对于一般的分析报告,我们看出他的市场规模偏描述性统计。而作为分析师一定要在这个数据上深挖,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先知道你的目的是什么,然后你自己去找一些数据,而不是别人给你什么数,你就直接用什么数。对于市场规模,我们就已经得出几个点了,如下:
拼多多是颠覆者,它代表了一种增长趋势;
网民数占比人口数 57%,这个数字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未来仍然有很多用户可争夺(厂商);
我国有71% 的网络购物网民,用短视频的网民竟然占 74%,猜测剩下的潜在用户(29%)在短视频里面。
3. 社会热点事件
因为前面我们已经明确了拼多多,所以我们就针对拼多多。我们来看下拼多多的发展历程,如下所示。
15 年 9 月份,个人公众号上线,上线后发展极速。16 年单日流水破 2 亿,并且用户数破 2 亿。17 年用户破 3 亿,这是非常恐怖的。
所以我们接下来重点看 16 年和 17 年,社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首先我看了一下 17 年各个省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如图所示。
(数据源: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我们发现除了上海、北京、浙江等经济大省。其他一个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就 2 万块钱。所以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发现用户是真的没钱,而市场上大家都在做一些比较高端的 App ,离用户太远了,大多数用户真的是没钱。
第二个社会热点事件是微信的日活,如图所示。我们发现 16 年到 17 年,微信的日活涨得非常猛。微信以及微信支付重构了用户的社交方式。
第三个社会热点事件就是物流。因为对于电商来说,物流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发现 16 年和 17 年的物流总费用与 GDP 的比例低于 15 年,为何商品很便宜( 9.9 块包邮),因为整个社会物流效率都有很明显的提升,未来人工智能的介入,这个数字应该还会更低。
社会热点事件这一部分,并不是什么热点事件都看,而是要看跟我们分析对象有关的热点事件,然后用这些数据结论来支撑。
4. 头部玩家
头部玩家这部分,我们就针对拼多多的产品和用户进行分析。
1. 产品分析,特点如下。
- 商品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纸巾),价格很便宜。
- 整个体验就是快,用户基本上就一直点"下一步"就行。
当你点进来之后,比如说直接拼单,然后它那里写了一个"还差一个人拼成",并且每一次都是这样。还差一个人不就是你了吗?然后你点拼单,直接下一步之后。你会发现,上图第三个界面是不是特别简单?如果你去对比一下手淘和京东,你会发现它非常简单粗暴,就一个购买数量和一个支付方式,而且支付方式默认是微信支付。微信支付现在已经非常普及了,所以基本上用户选的就是一个购买数量,加减即可。最下面有一大片的空白区域,什么也不放,就让你直接点下一步。
同时当你点击立即支付的时候,我发现这个点它也做得很细节,上图第四个界面有一个姓名,像淘宝首次购物的支付页面,姓名要自己输。它这里不是,它这里直接是你的微信号昵称。然后在地区这一块,我不知道它是不是能拿到一些数据,地域选择那里默认的方式刚好是我所在的地域。基本上用户不用干什么就下单了,整个过程可能不到一分钟,你的东西就买完了。
- 搜索功能很轻,尽量让用户懒起来
这其中还有一个细节,第一界面里面我勾了一个圈------搜索。它的搜索功能实际上非常轻,它的搜索是在底层,目的是尽量让用户懒起来。当你进入这个 App,我跟你说那些东西好,你直接买就行,你也不用在这逛什么,买完下次再来。
所以拼多多,我们通过体验一下就可以发现,它整个体验非常讲究,特别是对用户的时间成本控制很讲究。这就是拼多多的产品分析,大家在体验 App 的时候,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2. 用户分析
在用户分析这一块,我们不要摆用户的地域、年龄等信息。我们要摆能说明我们想要的信息,如图所示。
这里我想看一下用户为什么买拼多多,调查后发现有 41% 的用户原来在淘宝或者超市买,但是在拼多多更便宜就选择了拼多多。这对于直接竞品淘宝和京东来说,简直损失惨重。
同时通过上图发现,实际上拼多多的用户,一线二线的占比已经超过 40% 了,这真的不只是便宜货这么简单,其中还有一些人性的东西。所以我个人会觉得未来会出现更多的拼多多的产品。这个市场需求是非常大的,现阶段并不是特别成熟。
第二个就是老大老二打架,老三很有可能会挂。我们发现拼多多与淘宝、京东、天猫的相似度远远没有唯品会高。拼多多与唯品会的重合度就是在地域方面,或者说画像上。因为唯品会实际上已经做了很多年,现在又突然跟拼多多很像,而拼多多当前又是处于一个非常强势的时期,所以唯品会确实要去思考一下自己的战略。而京东和天猫会形成一个很明显的正面竞争局面。
第三个就是零售的本质还是多、快、好、省。
京东是物流快和好。
淘宝天猫是多和好。
拼多多是省和供应链快(类似于沃尔玛)。
5. 未来预测
最后,我们整体复盘一次。首先行业分析一定要有分析目标,背景是我们准备试水做电商,我们的目标是看当前还有没有切入点,以及有没有市场空间。通过界定范围,市场规模,热点事件以及头部玩家玩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当前对于电商这个领域。仍然有大量的用户还没有进入,还有非常大的增量空间,注意这里不是存量空间,是增量空间;
当前国内的网民数还真不是像大家想得那么多,未来厂商的争夺会更加激烈;
短视频是非常好的一个渠道,或者说入口;
当前,国内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上面不足。大部分都是 2 万元左右,也就是说未来的用户仍然会追求性价比;
对于拼多多 App,因为它用户的教育程度,各方面以及低于它的所见所识,相对来说都要比手淘京东要差一点。所以未来在做面向该类群体做产品的时候,要结合该类用户的特征,比如说你的产品要尽量简单粗暴,让用户快速下单;
对于唯品会,未来拼多多对唯品会的威胁可能会大一点。
基于这几个观点,我们就可以形成一些建议了,然后把这些建议给管理者看一下,他们觉得是否可行。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数据源支撑,同时在这个数据源的基础之上,我们有一些自己的观点,这个最重要。做完行业分析后,你自己都会觉得非常有意思,因为你发现了别人一些没有发现的点,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要沉下心。
最后我也推荐一篇关于拼多多的文章------梁宁的万字分析:"除了假货,拼多多还有什么?"
你看的过程中一定要记住,你不是单纯地去看梁宁说什么,而是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如果你有什么疑问,可以在留言区留言。同时欢迎你关注我本人的公众号(微信搜索:数据分析学习之道),之后会定期更新原创高质量的数据分析文章,下节课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