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earance
05多元思维模型:数据分析需要具备的四大能力?
今天我讲一下多元思维模型。
本节课内容一共分为四部分:
背景;
中观能力;
微观能力;
宏观能力。
背景
目前在整个数据分析行业中,大部分同学偏数据库和机器学习,又或是学计算机专业出身,所以会造成一种行业错觉------会点技术、会点 PPT 就可以做数据分析,感觉门槛比较低;有时候觉得自己做出的分析报告,别人能很快的发现问题,自己也认可,但就是不知道如何避免;有时候针对某个问题,有些人总是能有很多想法,但自己却不知道怎么理解;有些人职业发展的很顺利,而自己却始终有瓶颈。
其实这些困惑都非常正常,所以这一节课的目的就是告诉你,到底掌握好哪些能力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数据分析师,这也是后面所有课程的一个基础。这一节课会有一点点抽象,但是你要好好学。
先给出数据分析的多元思维模型,就是从中观、微观、宏观三个角度去出发。
中观能力:中观能力是真正的专业度,看你是否能够发现其他数据分析师在分析中的问题。这个专业度不单指你的技术,而是需要你长期总结和思考。
微观能力:微观能力指有效沟通力+快速发散收敛力,看你是否能够从业务的交流中发现问题,找到方向,很多同学都还没意识到这一点。
宏观能力:宏观能力是洞见性的全局观,能够从社会事件和整个行业发展中找到业务的决策方向,这是极难的能力,同时平台和天赋缺一不可。
怎么获得这些能力呢?我逐一来讲。
中观能力
中观能力指专业度,包括技术理解、逻辑性、价值点三个点。中观能力是反映分析师基本功怎么样、套路熟不熟练、思考到不到位的一种标准。
技术理解:指对分析时用到的技术理解是否到位,是停留在理论阶段还是在实践阶段。很多同学看了很多数据分析的书籍,理论说起来无所不知,但在实践过程中还是遇到很多坑。
逻辑性:指对整体思考的逻辑性是否欠缺。
价值点:强调价值,你做出来的分析价值在哪。如果现在你是决策者,你敢不敢立马规划落地。
中观能力的提升相对比较容易,基本上就是从他人那里获得有效反馈,所以你做出的分析一定要获得高手的反馈,让他指出一些不足或建议,然后多实践。
(1)技术理解
在数据处理中经常用到数据标准化方法,比如常见的 MAX-MIN (最大最小值)方法、Z-score (z 分数)方法、指数对数法。但这只是理论上的方法,你需要理解到数据标准化的本质目的是去除量纲、量级的差异性,才能在业务中有效地利用。
举例:对于 to B 的金融公司来说,除了头部的大客户(前期资源),剩下的都是中小客户(后期拓展)。大客户和小客户需按照每天的交易额来区分,所以需要我们对交易额及用户进行建模。这时就要用到数据标准化,以 MAX-MIN 方法为例,如果直接用这种方法,会造成除了头部几个数据有数值外,其他基本都是 0。到与业务方沟通时,业务方 Leader 会觉得你这个方法很有问题。数据非常稀疏,无论是可用性还是理解性都很困难。
所以,有两个解法:
对客户进行先分群,再用 MAX-MIN 进行标准化;
以 90% 中位数替代 MAX,消除头部影响,让数据变得不那么稀疏。
实际上所有的技术都是为了让业务更加方便,更加高效,而不是让人很困惑,这就是技术理解。
(2)逻辑性
关于逻辑性,我举一个资讯类 App 的真实案例:数据分析师在研究最近一个月的数据,发现所有与留存相关的因素中,留存和自媒体文章下发的占比存在高度相关性。于是就建议业务方多下发自媒体文章,业务方觉得这个点很好,还真的做了。结果是刚开始几天留存是微涨,后续却大跌。
你觉得这个案例的问题出在哪 ?
其实相关性是一种基于向量的伴随关系,不代表直接的因果关系(但确实是因果关系的一种可能性),也就是说留存和自媒体文章下发的占比是一种伴随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留存的影响因素非常多,不仅仅是因为某一两个指标就能很好地提升留存。
上述例子后来复盘发现,最近刚好是因为有一些重大热点导致留存提升,而这些重大热点文章是以自媒体文章为主,最终造成了自媒体文章下发占比能提升留存的假象。
所以分析师的逻辑性非常重要,每一环节的推导必须要讲究严谨性,不能有侥幸心理。
(3)价值点
价值点,强调你做的所有分析一定要有价值点。
我曾经见到一个同学,竟然在业务分析报告里面用到了大量的复杂公式,最后还画了一张非常复杂的技术图,在会议上大家都不好意思反驳他。后来问了业务方,得到的反馈是,整个分析报告用了两个月时间,看似解决了很多技术痛点,但是对业务提升没意义,因为听完不知道怎么去落地。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有些是避免不了的描述性统计,你要快速解决,切记不要耽误时间。而对于指导性、预测性的分析,最花时间也是价值最大。你一定要利用好有效时间找到价值点,即使这个价值点只有 1 个。请注意:有没有价值不是分析师说了算,而是业务方说了算,有些点很好但暂时无法落地,就先不要管它。
中观能力能体现分析师的专业度,基本上就是多沉淀、多思考、多反馈、多总结。
微观能力
我们先看下微观能力的背景。
在中观能力相同的情况下,有些分析师总是表现的比其他分析师更加优秀,比如:
针对某个问题,总是能产生很多想法,找到切入点------很有想象力;
业务方如果遇到问题就会优先找他,而他总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业务方一个较好的答复------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数据有更好的敏感度,能够第一个发现数据问题并给出解法------敏感度高;
会议上,总是能提出自己的独到观点,让别人觉得他很聪明------快速发现提问;
总是能很好的知道业务在干啥,而他的视角又一直是高于业务,所有人都认可------有高维视角。
这些都是分析师微观能力的表现,始于经验,终于沉淀,注重点点滴滴,思维高度活跃,总是能找到一些线索。微观能力是反映分析师平时的微观体感怎么样,作为一名分析师,你必须能发现很多业务方发现不到的点,然后从数据上给出策略建议。
具体怎么样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要知道业务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然后从中发现问题或者切入点,具体来说就是有效沟通能力和快速发散、收敛能力。
有效沟通能力:指在与业务方核心人员沟通时,要从谈话中快速捕捉到有用信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快速发散、收敛能力:收敛能力基于沟通中的有效信息,快速提炼总结找到最好的分析切入点。
所谓的好奇心或者说想象力,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回归到数据分析本质,只有和相关业务方多沟通,从他们那里获取有效信息,再自身提炼加工(多学习、思考),才是可落地的"天马行空"。这就是优秀分析师厉害的地方(快速捕捉、提炼、找到问题、解决问题)。
(1)有效沟通能力
有效沟通能力有两个技巧。
- 技巧 1:黄金思维圈法则
在了解业务的情况下,反问业务方为何要做这件事,基本上,业务方都会有一个很具体的回答,往往都能在这里找到切入点。
举例:顺丰科技最近在做一个类似锦鲤的活动,业务方要分析师给出活动带来的新增用户数。
这个时候分析师要先体验下这个活动,并且让业务方介绍下活动,同时要问业务方为何要这个数。
熟悉这些之后,发现这个活动本身没有特别的拉新点,活动本质是促进老用户活跃。所以建议业务对促活进行深入分析,一旦这样就已经高于业务视角了。
多问为何要做这件事,往往就能找到问题的本质,解法自然就多。
- 技巧 2:做一些准备工作再沟通
在与业务沟通中,如果没有提前准备一些业务知识和数据,整个过程就是业务在主导,你还怎么发现问题呢?
举例:爱奇艺 App 最近新上线了某功能,业务方拉各方参加会议,讨论下这个功能下一步的玩法。
实际工作中,分析师都不一定知道会议主题,或者知道主题没有思考就去参加会议。可想而知整个讨论,只能了解一些基础信息外,无法获得有效信息。会议是一个很好的公共场合,也是分析师证明自己独特视角的地方,所以沟通前一定做好准备,这样不仅没有浪费会议时间,还能让别人觉得你很厉害。
(2)快速发散、收敛能力
发散:指对于某一个全新业务问题,跟业务沟通之后,分析师想法很多。
收敛:在众多想法中,快速找到当前做哪个比较实际、合理,并且知道如何做的深入。
举例:在制定公司级 KPI 的时候,业务分析师需要预估下一年,年中的 MAU 和 DAU 。
该问题有多种解法:时间序列、行业环境、渠道分析都可以作为切入点。最终觉得渠道分析切入点会更加合理。
MAU = MAU 新用户+ MAU 老用户
MAU 新用户=明年渠道侧每个月能够带来的新增量多少(这个与明年预算高度相关)
MAU 老用户=MAU 上月新次月老(基于渠道)+MAU 上月老次月老(历史数据)+MAU 回流(历史数据)
新次月老:上月新增用户次月老用户
老次月老:上月老用户次月老用户
其实渠道这个切入点是分析师从市场部无意捕获到的,后来提炼了下,觉得非常合理。对于全新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分析师需要做的就是快速给出一个有依据的解法即可。
这就是快速发散收敛能力的培养,总结一下:
要尽可能多地和业务方核心人员,特别是业务 Leader 沟通,有些业务 Leader 非常优秀,看他们是如何思考理解业务的;
多看一些心理学、社交学、经济学、记忆力类、科普类的书籍,这些书籍对你微观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好处;
刻意练习,慢慢地养成习惯,一定要把心静下来去做事情,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把微观能力培养好。
宏观能力
宏观能力是指能够把当前业务与实际社会热点、行业风口联系起来,提前预判,获得更好的决策。宏观能力非常难,如果做好了,基本就是顶级 CEO 了,大部分同学都还没机会接触到这一层面,因为它需要你有一定的决策权。
比如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的加强,对平台型理财公司是一种灾难级的影响,优秀的分析师总是会去定期观察政府行业的动态,提前预判一些敏感信息。而这种敏感度只有多看新闻联播和财经类的节目才能慢慢培养好。
我们看一下网信办跟资讯类 App 这样的社会热点事件,跟业务高度相关的时间序列,如下图所示:
(网信办与资讯类 App 的时间序列)
2017 年 10 月 26 日,网信办(负责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召开宣贯十九大大会,宣贯十九大精神。一周之后,网信办深入互联网企业,向京东、百度进行企业调研。一个多月之后,网信办整改今日头条,部分频道下线,今日头条用户流失严重。如果当时头条有一些敏感性,在事件发生的一个月之前就应该认识到问题,做一些补救措施应该还没这么严重。
作为今日头条的竞品------UC 浏览器,同样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或者说心存侥幸。2018 年 2 月 1 日,广东网信办整改 UC ,那段时期 UC 的用户流失非常严重。这就可以看出宏观热点事件对业务影响巨大,所以优秀的分析师一定要保持这种高度的敏感性。
总结
今天的课程就是讲解中观、微观、宏观能力。
中观能力在公司都会学习一些,只要获得一些反馈再优化即可。
微观能力特别注重平时的微观体感,所以分析时一定要有静下来的决心,注重套路的真实落地过程,从不同的业务方捕捉、提炼、沉淀,这是一个长期的训练。
对于宏观,你需要关注行业内的动态,像新闻联播、财经类节目都是重要的数据源。
另外多说一句,公司的 CEO 其实是顶级数据分析师这个角色,所以分析师这个天花板非常高,发展空间也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