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earance
03怎样才更好地转型或成功跳槽?
今天我讲一下中小企业的数据分析工作。
本节课内容一共分为三部分:
对上节课三个问题进行解答;
日常工作分析;
转型四步法。
三个问题的解答
Q1. 流量波动,数据突然涨了怎么分析------考察分析师的经验怎么样
这个问题非常经典,因为它能够很好地考察分析师的经验,虽然很多分析师工作了很长时间,但依然解答不好这个问题。
举个例子:美团外卖近期的订单量突然下降 5%,需要分析师给出解释并提供下一步建议。
一些经验不足的分析师遇到这个问题时可能会盲目地检查原因,比如是否由口径问题、数据存储问题、产品变化问题等原因导致。但这样的回答都是单点分析,缺少全面性,我们看一下参考答案。
先对命题进行解析,订单量下降 5% 属于什么水位,影响范围有多大。如果发现对收入有重大影响,这个时候 CEO 都可能会关注这件事情,所以要更全面地分析原因。
具体的分析模块包括以下几点(如图所示)。
常识判断:最近是否有比较重大的节日,用户外出度假旅游导致订单量有所下降。
竞品数据:竞品最近的数据有没有大涨,最近有没有做一些营销活动导致我们的订单量下降。
外部事件:社会上有没有针对外卖的一些负面事件,是否对品牌本身造成影响。
产品变化:用户订单下降的产品本身有没有发布最新的版本,部分功能有缺陷导致用户无法下单。
用户行为:整体的订单量下降是因为全国的订单量均普降,还是因为部分区域的订单量下降。
数据问题:是否是因为采集数据的统计口径发生变化。
当你从这六大模块去分析这件事,面试官会觉得你具有条理性,有架构。最主要是能很快定位到问题,这个非常关键。所以一定要有组织有架构地回答问题,而不是单点进行分析。
Q2. 常用三个 App-考察分析师的思考深度怎么样
这个问题我建议你回答跟应聘岗位相关的 App,比如:你应聘公司的产品是 QQ 音乐。
这个时候你可以说常用的三款 App 是网易云音乐、微信读书、知乎。为什么这里会说微信读书和知乎,是为了给面试官衬托你的亮点------网易云音乐。
面试官进一步问:"就以网易云来说,能不能说下你对这个产品最喜欢的点,以及最想吐槽的点。" 请注意这个问题考察你是不是高于普通用户 。
你可以这样回答:"最喜欢网易云的每日推荐,最想吐槽的是很多时候通过搜索来选择听某歌,但是搜索栏里面没有语音输入,同时下面的热门搜索跟我的画像非常不准,都不是我喜欢的,那些歌、明星可能我都没听过"。这个回答代表你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不只是简单使用产品而已。
面试官再问:"好的,那么如果你是产品经理,你会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
你要回答:"先看热门搜索的点击率多少,如果较低说明确实有问题 ,可以把热门搜索功能与用户的画像匹配,实现千人千面,同时在搜索栏增加语音输入功能 。"
面试官再问:"怎么样评估这样做就能够带来指标的提升? "
你可以回答:"这种先开始小流量 A/B 测试,然后再慢慢放量,如果效果还不错,就全量 。"
面试官问:"能不能说下你对 A/B 测试的理解,如正交性,A/B 测试的设计......"
问到这儿表示面试官对你已经非常感兴趣啦。
这就是面试官问你常用三个 App 问题,如果你回答微信、淘宝、B 站之类,你就不能衬托你的亮点,让面试官接着往下问。
Q3:商业化变现---考察对商业的最终目的是否敏感
实际上分析师日常所有的 PV、UV、MAU、DAU 等都是围绕最终的本质目的------商业变现。
举例:面试官让你举例一款工具类产品,说说如何商业化。
你可以这样回答:"以墨迹天气 App 为例,首页"天气" Button 是主流量入口,进行底部下拉时会出现资讯,而在资讯里面有较多广告 App 下载链接, 所以这是一个 App 带量商业化时景 Button,内部有较多旅游景点、住宿类 App下载推荐,所以这里是一个自身 App 高相关商业化推荐 。"Me" 这个 Button,分生活、娱乐、休闲、游戏四大板块,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商业化坑位 。"
面试官问:"目前产品的主要商业化收入来自哪里,各自的 cpm 大概多少?"
你可以回答:"主要来自"时景" Button 的旅游景点推荐,cpm 大概在 6 元。"
面试官又问:"当前产品商业化提升的痛点是什么,之前做过哪些优化方案,效果如何。"
你回答:"作为工具类产品,用户停留时长短,这是最大的痛点。作为一款天气 App,我发现用户周末效应非常明显,即周五晚上、周末用户很多,所以当时我就想是否存在一批用户群会在周末的时候出去游玩,加上后来的调研,发现果然是这样,所以我们就想跟这种旅游景点合作,做线下场景推荐,果然现在效果也是最好的。
你说完这段话的时候,面试官对你的印象就非常不一样了,因为所有的商业化都是找到一个合理的切入点,而不是无脑商业化。基本上到这儿,面试官就觉得可以了,因为已经通过数据分析,落地了很多实际动作。
日常工作分析
第二个模块就是日常工作的解析。相对国企以及 BAT 来说,中小型私企的数据分析师在公司中可能没有那么重要,所以一般做的事情会比较杂(如图所示)。
技术:技术上来说像 Java、Python、R 都比较熟练,机器学习的书也看了几本,觉得自身技术还可以,但实际上却没有真正落地过。
研发埋点:比如字段格式、字段名、字段取值、打点日志、文档沉淀,这些也需要分析师日常去梳理,所以事情可能会比较多。
口径和指标体系梳理:包括梳理口径和指标体系的圆满计算方法定义,还有产品的核心指标和一些业务性指标。
报表的统计:比如说所有报表的一些增加、修改。
专题分析:偶尔会做一些专题分析,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的专题分析整体质量都不高,因为它整体偏单点分析,缺乏逻辑的连贯性及全面性。
平台研发:有些企业的分析师可能还要参与平台研发,比如说做数仓、做底层数据清洗,甚至连大数据平台"友盟"类似平台的开发也要做。
总地来说,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上,数据分析师跟救火员一样忙,有些分析师自己也知道当前做的事情好像对能力提升意义不大,所以可能会出现两种现象:
第一种是在数据分析专业性上略显自卑,觉得自己当前做的事情很杂,所以就拼命地学习多充电,但是好像落不了地,学得快忘得快。
第二种就是专业性上过于自信,因为很多东西都玩过,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然后想跳槽,但是发现不是特别容易,但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其实这两种现象都还好,至少说明你非常积极努力向上,只是当前没有遇到一个适合的 leader 或者说没有一个遇到适合的指路人,所以整体效果不好,那么究竟要怎么做呢?
转型四步法
中小企业的数据分析师肯定要转型,这里转型不是说换一个行业,而是要有更宏伟的目标,要去 BAT 这样的大企业做数据分析,你一旦有了这个过程,看问题的角度就会不一样,那究竟如何转型?
举个例子------A 同学画像
学历:普通本科毕业。
专业:数学或者其他理工科专业。
目前岗位:就职于某中型企业(500 人)的数据分析师。
日常工作:以写 SQL 提数为主,在公司的存在感不高,目前正在学习 Python。
未来目标:学好 Python 后就换一份薪水高的工作,进一家更好的公司工作 。
当前困惑:不知道这条路行不行,反正先学着,现在主流语言就是 Python,我也不能落下。
我给 A 同学的转型做一下分析。首先独角兽企业招人会看中两方面,第一会看学校是否是名校,专业是否对口,A 同学不具备。第二是工作经历,是否在行业内知名公司待过,有没有特别大的项目产出,A 同学也没有。但是没关系,那靠什么?靠"运气"。我对运气的理解是这样:A 同学要非常用心地准备几家中意公司的面试,最终总会有一家因为各种"机缘巧合"录取 A,这里的"机缘巧合"是指一些独角兽企业招了很久一直没招到合适的,业务老大又急着要干活,刚好 A 面试的时候表现很好进去了。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周围有太多的同学是 A 这种现状,最后进了独角兽企业。当你很用心地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去帮你,所以基于这个转型分析, A 要怎么用心准备呢?一共分为四步。
第一步:规划好自己,再评估准备
分析师有三个发展方向。
业务线:适合对事物感到好奇并深入研究,思维发散并且能收敛的同学,喜欢展示自我,逻辑思维较强 。
研发线:适合写代码的同学,喜欢安静独处,计算机功底好,天生的程序员基因 。
算法线:适合做研究的同学,数学功底好,因为很多时候要看各种国外论文。
小 A 思考几天后,发现自己挺适合业务型,那么就先评估一下自己。
第二步:评估自己
对于业务型数据分析师的考量标准有以下几种。
产品理解能力: 各种数据熟悉度、用户从哪里来,进来后做了什么,用户反馈最多问题是什么,竞品数据怎么样 。
分析方法论: 常见分析方法有哪些,A/B 测试,最大概率法则,二八定律,幸存者偏差理解怎么样。
可视化能力: PPT 功底怎么样,专题报告逻辑性、金字塔原理、审美怎么样。
演讲能力: 表达能力、讲故事能力、形象化能力、大心脏能力怎么样。
协作能力: 跟产品、业务、研发沟通时的软技能、如何在团队中定义好自己位置并让其他人很舒服。
逻辑思维: 分析推导过程的全面性、合理性、价值性。
技术: Excel 的常见操作、SQL 熟不熟练,R 能不能搭建模型并知道有哪些问题、Python 是否能很好地用上?
第一个产品理解能力,各种数据的熟悉度:用户从哪里来?进来之后做了什么?用户反馈最多问题是什么?竞品数据怎么样?请注意所有的都要用数据说话,而不是大概。比如说 50% 的用户从微信渠道进来之后使用了什么产品,然后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有多少用户又因为什么问题走了,这个就是产品理解能力。
第二个就是数据分析的方法论,毕竟你是作为业务型数据分析师,常见的方法论一定要知道,这个我们后面会说。同时对于 A/B 测试、最大概率法则、二八定律、幸存者偏差这些理解要深刻。
第三个就是可视化能力,因为分析师经常需要写专题报告,你的 PPT 功底怎么样,专题报告的逻辑性,金字塔原理,审美怎么样,因为你做好后是要给别人看的。
第四个就是演讲能力,分析师写完 PPT 之后,经常要去跟管理层汇报,这个时候考察你的表达能力,讲故事能力,个人的形象化能力,大心脏能力怎么样。
第五个就是协作能力要好,你跟产品、业务、研发沟通时的软技能怎么样,针对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 A 可以完成,而 B 就不行,这个就是软技能。同时要注意在团队中经营好自己位置,并让其他人舒服。
第六个就是逻辑思维了,要保证分析推导过程的全面性和价值性。
最后就是技术 Excel 的常见操作,SQL 能不能写出来,R 语言能不能搭建通用的模型,并且知道有哪些坑,很多同学也会搭建模型,但是在调试模型,修正模型方面不会,实际上就是你没有真正的实践过。如果当前 Python 并不能很好地用于未来的工作或接下来几个月的工作,那就暂时了解一下即可,不用花很多时间放在上面。
小 A 按照以上标准评估后发现在可视化演讲、协作方面还可以,但是在产品理解、数据分析方法论上不太好,所以要弥补这两个短板,这个就是优化自己。
第三步:优化自己
以产品理解为例,先以 A 当前公司业务的产品为切入点,熟悉最核心的数据,了解功能渗透率和关键路径,以这些数据为切入点去思考当前产品有哪些问题。并与产品经理沟通如何优化,同时要去看竞品数据和行业数据,最重要的是深入了解而不是略懂。
举个例子:假设当前 A 公司的产品是视频类的 App,那么肯定就要深入研究这个行业里的前三甲:爱奇艺、腾讯、优酷。
什么是略懂,你在网上搜集了一些数据,知道这几个 App 的大概用户数以及核心功能,还了解了行业整体的大概规模,这些没有什么意义,为什么?因为这些东西你会,其他人也能搜到。
所谓深入了解,是你知道整个视频行业各个不同阶段的领头羊是谁?他们依靠什么成为领头羊?又因为什么出现增长瓶颈?当前各自的打法侧重什么?对我们自身的 App 有什么借鉴?后续我们要监控哪些数据。
只有到这一步才是你自己的见解,这些网上是绝对找不到的,其他人答得也不一定怎么样,只有到这一步,你后期面试的时候才能说服面试官,这就是产品理解能力的优化。
第二个优化是数据分析方法论,所谓方法论是能快速从一个较全面、逻辑性、价值性的角度去分析,而不是单点无架构性分析,所有方法论都是通过不断提炼、总结、实践得出来的。这是评估一个分析师水平的重要标准。
比如图中所示的指标体系方法论、流量分析方法论、路径分析方法论、产品分析方法论、营销活动分析方法论、用户流失分析方法论。相信你很可能在这块儿做过一些分析,但不全面。因为市面上的书籍和资料非常少,这些都是经过实践才能沉淀出的方法论,这些方法论我在后面都会单独展开讲解。
第四步:寻找对象并实践
最后我们需要去面试,建议挑选三家一般性的公司作为面试训练,锻炼你的口才以及场景感,尝试临时发挥。然后挑选两家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的公司作为保底要进的公司。再挑选两家业内领头羊公司来尝试,如果能进更好,没进就当开拓自己的视野。
最重要的是要设定一个跳槽时间段,比如三个月,这三个月就是瞄准两家保底要进的公司。因为这两家是你职业生涯的一个转折点,所以简历要单独写,花几天时间去打磨,同时每一次面试后都要多总结,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多训练。
最后一个是面试环节,最重要的还是表达。真正的面试时间非常长,前期的准备可能就要花几个月时间。只有经过这种训练,你的跳槽才有意义,你才能越跳越好,而不是在原地跳槽。
最后给中小企业同学一些建议,多一点想法和行动,然后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