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06电商数据分析:京东App的详细产品分析

今天我讲一下京东 App 的详细产品分析。

目前电商数据分析比较成熟,整个分析脉络非常庞大,如果我单纯地讲一些分析方法可能会大同小异,所以本节课以零售的北极星指标(关键性指标)交易额为切入点,针对交易额的核心转化率做一些分析,并且对新用户的获取进行一些场景分析。

本课时分为四部分:

  • 如何看待京东 App;

  • 整体数据的分发效率;

  • 漏斗分析;

  • 新用户分析。

如何看待京东 App

当你拿到一个 App 时,首先是从用户视角去体验,以京东 App 用户视角为例(如下图所示)。

App 的主界面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 搜索:流量最大的入口。

  • 广告 Banner:用于各种活动宣传。

  • 导航:十宫格(超市、数码、美妆等十大类主要产品),受众覆盖广,分类相对比较稳定。

  • Feeds 流:电商+内容。

  • 个性化推荐:实现千人千面。

  • 底部 Button:五大主模块(我的、购物车、发现、分类、首页)方便快速查看。

首先作为分析师,视角要高于普通用户,除了知道有哪些功能模块以及所在位置以外,还要更深入且有层次性地去看 App。比如,当前产品有什么痛点,怎么样去优化?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你思考。

  1. 引流(场):首页作为最大的带量位,分发效率怎么评估。

  2. 漏斗(货):北极星指标交易额只是一个数字,更加重要的是理解这个数字转化的过程。

  3. 用户(人):作为一款非常成熟的 App,老用户相对比较稳定,但新用户获取应该怎么优化。

其中引流是对整个 App 的整体分析,漏斗是对核心路径的分析,用户是对产品当前痛点进行分析。

整体数据分发效率

对于分发效率的评估除了要关注日活、留存、渗透率等常规指标外,还要找到能反映产品问题的指标。比如 CTR 和人均访问页面数,这两个指标就能很好反映产品问题。

  • CTR:CTR = 点击 UV / 曝光 UV,反映用户点击欲望的指标。

点击 UV:每天有多少用户点击进入到页面。

曝光 UV:每天有多少用户看到了页面。

这个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点击才能产生交易,如果较小,首页问题较大。

  • 人均访问页面数:总访问页面数(PV)/ 总访问 UV。

总访问页面数 PV:点击所有页面的次数总和是多少。

总访问 UV:点击所有页面的人数总和是多少。

因为存在一个人点击多次页面,所以只有多访问页面,才有可能产生交易。

围绕这两个指标,按照维度拆解方法可以发现更多问题。比如 CTR 突然低了,那是所有页面的 CTR 均低还是个别页面低?我以人均访问页面数来举例说明为什么这个指标非常重要。

这是 6 月 1 日到 6 月 30 日京东 App 的人均访问页面数 (下图所示,数据为模拟数据),可以看出在 6 月 1 日到 6 月 18 日,这一周呈明显上升趋势。

从上图可看出人均访问页面数在 6 月 18 日峰值非常明显,可以理解为京东 "618" 活动导致。基于这个发现,我们按照功能维度(搜索、十宫格、个性化推荐)进行拆解,拆解之后的数据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知,个性化推荐和十宫格并没有明显的上涨,而搜索的人均访问页面数有一个大增。因此我们可以有两个结论:

  1. 是首页对搜索的分发能力最强;

  2. 是"618"活动主要影响搜索这个坑位,因此在活动期间或者下一年的活动要把资源和人力都投入搜索,同样在发布版本时也需要观察这个重要指标。

基于日活、留存、渗透、分发效率,基本上就掌握了 App 的整体数据。作为一名优秀的分析师,除了要把自己负责的产品做好外,更重要的是不设定边界,要主动去了解整体数据。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找到负责的产品跟大盘的数据关系,一般是以下三种。

  1. 该产品确实带来了大盘的提升。

  2. 该产品只是在抢大盘的流量,比如该产品模块的流量在涨,但是大盘在跌。

  3. 该产品部分在抢大盘流量,对大盘有部分提升,提升度是多少。

所以一定要找到业务功能与产品核心指标的关联性,并且要量化,一定要量化

漏斗分析

了解完整体数据之后要看具体的细分数据,虽然整个 App 的坑位很多,但一切都是围绕交易额这个目标。因为电商交易额的本质是转化率,所以任何坑位都绕不开漏斗模型。从前面数据可知,所有的坑位中"搜索"是最大的流量入口,因此这里就以"搜索"为例,它整体的漏斗如下图所示。

这些漏斗按照普通用户体验一下产品就能够画出来,当我们知道具体的漏斗模型之后,接下来要知道每一层漏斗的影响因素。这里有三个方法:

  • 请教老同事,因为他们的经验很丰富,对每一层漏斗的影响因子都非常熟悉;

  • 买一些电商类的书籍回来查看,因为电商已经很成熟,所以市面上的书很全面;

  • 用不同的测试机(苹果、华为、iPad 等)去体验产品,往往就有一些新发现。

下面我们来看下每层漏斗的影响因素。

  1. 搜索主界面的全部 UV:这是引流渠道,看用户是通过桌面图标进入搜索还是其他路径。

  2. 店面页 UV:搜索框搜索、热点搜索、语音搜索。

  3. 详情页查看 UV:客服、评论、店铺设计、商品属性。

  4. 加入购物车 UV:尺寸、颜色、数量。

  5. 提交订单 UV:物流、是否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发票、运费。

  6. 收银台 UV:支付方式是否多样。

  7. 交易成功 UV:密码错误、冲动消费、界面异常、其他打断。

漏斗模型举例:在最后一步,用户到收银台准备付款,但是成功率只有 70%,这个时候就有问题------最后一步转化率太低。经数据分析工具排查,用户还没有到输入支付密码那一步,所以支付侧的问题不大,所以要去研究这部分用户在收银台界面还做了什么?我们先看下界面展示,如下图所示。

这是京东收银台,我们可以发现支付方式比较齐全,支持主流的银行卡、微信支付(这里没有支付宝,因为竞品关系),所以说在支付方式上问题不大。但是基于埋点数据发现有很多用户去点击右上角的订单中心,点击后如下图所示。

我们通过热力图模型发现有很多用户在点击地址这个位置,其实地址这个地方是点不了的,但是用户以为能点,因此就猜测很多用户因为地址错误又无法直接修改,没有耐心直接放弃支付。进一步就可以通过数据去验证,比如说用户研究或者直接在这里做一些地址修改的小版本上线。

我整个分析逻辑虽然简单,但在实际过程中非常考验分析师,除了各种底层数据表之间的关联之外,还有很多时候"基础建设"不一定允许。比如说这里热力图模型不一定有,这个时候就要去看用户行为数据。后来我专门去竞品淘宝 App 的订单中心看了一下,在它的订单详情页左下角有一个"更多"修改地址(如下图所示)。这代表淘宝之前必然是发现了有这样一个优化点,然后进行了全版本上线。

其实电商的大部分数据分析都会跟漏斗有关,除了经验之外,更加重要的是对产品本身的多体验。因为电商 App 页面太多,各种入口也非常多,而你作为一个用户,往往习惯已经固化,所以会造成思维固化。只有多去体验 App 的各种入口、各种页面、各个 Top ,你才能对用户数据有更好的了解。平时也要多向竞品学习,保持好奇心和敬畏心,只有这样,你才能慢慢关注到其他同学关注不到的点,而这些是培养良好微观体感的重要一步。

新用户分析

京东作为一款非常成熟,在一线城市有很多忠实用户的 App,当前在用户体量上还是与淘宝 App 相差较大,因此我们会看到京东与各方 App (微信、爱奇艺等) 战略性合作,共同拉新。

拉新必然就要衡量拉新效果和拉新优化,京东实际活动拉新效果内部数据我们肯定不太清楚,但是作为一名分析师,可以去看整个 App 在拉新上可以优化的点。拉新如果做得好,比老用户分析更容易出成绩。

同样以新用户产品体验为切入点,因为新用户跟老用户实际上最大的差异点,是新用户有一个新人大礼包,所以我们就看这个点目前有哪些优化空间。

新用户打开 App 时,会出现这样一个弹窗新人大礼包,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有一个 6 元的京东支付无门槛券,还有一个 35 元的京东全品类券,同时下面有"注册领取"按钮。在这个界面,用户除了点击右上角的"X"之外,只能点击"注册领取",当点击"注册领取"之后就进入到第二个界面,如下图所示。

这界面有"新人大礼包""新人专享 188 元礼包" 主题文字描述,中间位置是不同金额的京东支付券、运费券、服装专享券、超市专享券等。这里超市券是满 79 元可用,电子文娱券满 499 元可用。这个界面你只能点击下面"立即领取新人大礼包"按钮,点进去之后就是注册 UV,所以我们肯定要先看一下优惠券的漏斗数据。

  • 新人大礼包曝光 UV 是多少?

  • 上一级,"注册领取"点击 UV 是多少?

  • "立即领取新人大礼包"点击 UV 是多少?

  • 注册用户 UV 是多少?

这是新用户进来之后主要的过程。基于这个优惠券策略,我们分析下可以优化的空间。

  1. 逻辑性。作为一名新用户,对于任何 App 都比较陌生,所以第一感觉是先浏览。给用户发优惠券固然能提升用户的首日消费概率,但用户的第一想法是先逛逛,结果设置是引导用户去注册,这在用户视角上有点不通,点击率必然不会很高,很多用户会直接点那个"X"。如果用户要进行消费,可以在支付步骤或商品详情页处提醒要先进行注册。

  2. 优惠券分发。首页曝光的是 6 元京东支付券和 35 元全品类券,而在 188 元大礼包里面实际上有 8 元运费券、40 元电子文娱券、20 元超市券。对于一名新用户,京东支付就很陌生,35 元全品类券需要消费 500 元才能使用,要求有点高,是否可以做两点优化。

  • 在首页优惠券曝光上,把 6 元京东支付券替换为每个用户都知道并且在意的 8 元运费券。20 元的超市券满 79 元就可以使用,这非常划算。所以可以把 20 元的超市券放在首页,具有一定概率的曝光。

  • 京东本身的主流用户群体是电子,所以用 40 元电子文娱券去替换 35 元全品类券,一方面是优惠更大,另一方面会让用户有一定惊喜感,当然更好的是在优惠券推荐的时候也加入个性化(这一块京东肯定有数据,研究用户数据后再做处理即可)。

  1. 文案。"新人大礼包"详情页除了优惠券占用了中间坑位外,上下位置均没有有效内容,可以增加更多坑位曝光,并植入识别度高的文字。比如"可用"换成"立减",因为"可用"是描述性词汇,用户不敏感,"立减"是动作性词汇,用户有感觉。

第三是文案:"新人大礼包"详情页除了优惠券占用了中间坑位外,上下位置均没有有效内容,可以增加更多坑位曝光,并植入识别度高的文字。比如"可用"换成"立减",因为"可用"是描述性词汇,用户不敏感,"立减"是动作性词汇,用户有感觉。

新用户与老用户相比,由于对 App 不熟悉,因此在漏斗环节,可能会有几个特征:

  • 用户行为较为离散化,数据上可能有几个主要漏斗;

  • 在某个环节转化率远比老用户低;

  • 新用户当天以逛为主,不下单,过一定时间段后再下单。

数据分析师能做的就是:把自己当作一个新用户去体验各种路径,并对异常漏斗进行维度拆解(比如,是不是某个渠道的新用户转化率低引起整体偏低)。

总结

总结下今天的课程。

首先是首页分发效率,对于一款电商 App 来说,它的首页分发效率是最重要的。你在做电商 App 分析时首先要看首页的分发效率,这里如果有问题,那问题就比较大,相当于有很多用户进来之后,导流效果比较差,所以优化空间很大。

第二是漏斗模型,它不仅仅针对电商 App ,基本上所有 App 都会用到漏斗模型,这是很经典的分析方法。比如我们知道某一层到某一层的漏斗,但是转化率低,那为什么低?那这里面就有很多学习方法,看书、问一些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同事或者自己去揣摩。

第三是新用户分析,对于一款 App 来说,新用户分析难度会比老用户大一点,因为新用户第一次进入,"行为"变化比较大,所以新用户的分析会更加有挑战性和有趣感。

整个电商分析体系非常庞大,我们的课程只能挂一漏万,最重要的是你能学到一些东西。

你学完本课时可以思考下这个问题:你日常使用的电商 App 有哪些优化空间和思考点? 你思考后可以在留言区进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