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10指标体系搭建:指标体系的经典四步

从本课时开始,我们正式进入微观模块的学习,其中包含指标体系、流量分析、路径分析、竞品分析、营销活动分析、用户增长分析。这些分析在工作过程中都非常实用,比如营销活动分析,我相信每个公司都会做活动,但具体如何评价活动,很多人都非常困惑。而在所有模块当中,最基本的是指标体系,所以我先讲解指标体系。

本课时内容分为三部分:

  • 指标体系的定义及选取原则;

  • 建立指标体系的四个步骤;

  • 知乎 App 指标体系实操。

指标体系的定义及选取原则

实际工作过程会出现令人不悦的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对于某核心数据,如日活,只知道数据在变化,但是不知道为何变化,特别是处于一个较大跌幅时,产品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就会向数据分析师要各种维度的数据。比如,年底汇报时,产品跟数据要各种各样的数据,要了之后发现跟现有数据对不上,数据内部要花费大量时间对各种各样的口径。第二种情况是每隔一段时间,产品都会拉上数据、研发一起对埋点,总是觉得当前的字段不够用,底层日志越来越大,数仓修改的也越来越多,取数越来越慢,错误越来越多。

这两种情况的根本原因都在于缺少指标体系的建设、宣贯(宣传)以及实施。其中宣贯和实施更为关键,因为有一些公司有指标体系的建设,但宣贯不到位,所以实施的时候就更不到位。比如,开会时决定要做哪些指标体系,大家都拍手叫好,但在落地时,很多动作没有做到位,这些都屡见不鲜。

业务方不重视指标体系是感觉指标体系是基建活,离完成 KPI 太远,只有出问题时才会临时重视。数据方不重视指标体系是因为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做好了可以,做不好就背锅。甚至有些分析师认为,指标体系只是一个思维导图而已。

要想把指标体系真正说明白并不容易,但如果你都说不明白,你怎么判断你自己真的很懂呢?作为埋点、取数、分析的一切前提,指标体系如果做不好,始终会很乱。

指标体系到底是什么?指标体系是在业务的不同阶段,分析师牵头与业务方协助,制定的一套能从各维度去反映业务状况的待实施框架。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

  1. 在业务的前期、中期、后期,指标体系不一样;

  2. 一定是由分析师牵头与业务方协助,而不是闭门造车;

  3. 从各维度去反映业务的核心状况,指标有很多维度;

  4. 最后就是一个大实施框架,一定要实施,否则就是浪费大家时间。

而在指标选取时要注重几个原则:根本性、可理解性、结构性。

  1. 根本性:对于核心数据一定要理解到位和准确,如果这里错了,后面基本不用看。

  2. 可理解性:所有指标要配上业务解释性,如日活的定义是什么,是产品的打开还是内容的点击还是后台进程在就行。

  3. 结构性:能够充分对业务进行解读,如新增用户只是一个大数,我们还需要知道每个渠道的新增用户、每个渠道的新增转化率、每个渠道的新增用户价值等。

建立指标体系的四个步骤

第二个模块是指标体系建立,知道了指标选取原则后,具体如何建立指标体系?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在讲解指标体系建立的过程之前,我们先看一下所有指标的构成,如下图所示。

我们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指标都是派生性指标,派生性指标等于原子性指标加修饰词加时间段。修饰词本身是可选项,而原子性指标和时间段是必选项。原子性指标是最基础的,不可拆分的指标,比如交易额、支付金额,下单数。而修饰词往往是基于某种场景,注意它是一个可选的指标,比如是通过搜索带来的交易。时间段是一个必选的指标,比如,时间周期。我们选的是双 11 这一天,通过 1 加 2 加 3 就衍生出一个派生性指标------双 11 这一天通过搜索带来的交易额。如果不需要修饰词,那就是双 11 这一天的交易额。同样像次日留存、日活、月活、日转化率都是派生指标,这就是所有指标的构成。实际上它是由原子性指标加修饰词加时间段组成,这些知识在大家做数据仓库时,非常有用。

具体的指标体系建立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厘清业务阶段和方向

你要知道当前业务处于什么阶段,具体的业务方向是什么。对于一家公司往往会有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业务前期(创业期),在业务前期更多是想快速抢占市场份额,看公司盘子大小。所以在业务前期最关注用户量,此时的指标体系应该紧密围绕用户量提升做各种维度的拆解,比如说渠道。

  • 第二阶段:业务中期(快速发展期),在业务中期,除了关注盘子的大小,还要看产品的健康度,除了关注前面的用户量走势,更重要的是优化当前的用户量结构。如果留存偏低,必然跟产品模块有关系,是不是某功能流量承接效果太差。

  • 第三阶段:业务后期(成熟发展期),在成熟期看变现能力以及市场份额,整个行业市场格局已定,一定要看收入指标,各种商业化模式的收入,同时做好市场份额和竞品监控,防止后来者居上。

第二步:确定核心指标

第二步最重要的是找到正确的核心指标,相信我,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因为这件事很难,而是所有人重新接受一些客观事实很难。

举个例子,某款产品的日活口径是打开 App,通过不断买量、外部刷量,日活也一直在上升。业务方觉得挺好,但分析师发现,打开 App 的用户中,3 秒跳出率达 30%,这非常不健康。这说明当前的核心指标(日活)有问题,更好的核心指标是停留时长大于 3 秒的用户数。

每个 App 的核心指标都不太一样,所以一定要多花时间去考虑这件事,这个非常重要,不只是看日活和留存。核心指标确定好之后,更重要的是对核心指标进行维度拆解。

第三步:指标核心维度拆解

核心指标的波动必然是由某种维度的波动引起,所以要监控核心指标,本质上还是要监控维度核心指标。通用的拆解方法是先对核心指标进行公式计算,再按照业务路径或者业务模块进行拆解。

比如,当前的核心指标是停留时长大于 3 秒的用户数。那么停留时长大于 3 秒的用户数等于打开进入 App 的用户数乘以停留时长大于 3 秒的占比。

停留时长大于 3 秒的用户数 = 打开进入 App 的用户数 * 停留时长大于 3 秒的占比

对于打开进入 App 的用户数,如果我们要想在这一块有所提升,就要看各个渠道的转化率是多少?用户从哪里来?用户通过什么方式打开 App?是通过点击桌面图标还是点击通知栏?同时这些用户的画像是什么?

对于停留时长大于 3 秒的一个占比,要看具体停留时长的分布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多少是 3 秒,同时要了解停留大于 3 秒的用户特征以及行为特征是什么情况,有没有作弊或者说刷量的可能性。

核心维度的拆解,需要多跟业务方进行沟通,把能够考虑到的模块都给放进去,基本上就比较全面。

第四步:指标宣贯、存档、落地

最后就是指标的宣贯、存档以及落地。

  • 宣贯: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一步,往往是和业务核心人员沟通好之后就直接开始建报表。实际上搭建好指标体系后,要当面触达到所有相关的业务接口人,最好是开会并邮件。

  • 存档:同时要对指标的口径和业务逻辑进行详细的描述存档,如某功能日渗透率=该功能的日点击人数/日活。只有到这一层,后面的人才能一眼看懂口径的意思。

  • 落地:落地就是建核心指标的相关报表,实际工作中,报表都会在埋点前建好,这样一旦版本上线就立刻能看到数据,同时这时各方的配合度都很高。

这就是指标体系建立的四个步骤,其中每一步都非常关键。很多数据分析师经常抱怨临时提数需求太多,本质是因为指标体系没做好,指标体系很分散。

知乎 App 指标体系实操

我们最后以知乎 App 为例,按上述步骤看一下它的指标体系。

第一步:厘清当前业务发展的阶段

知乎当前是处于业务发展期和成熟期之间,有两个论点。

  1. 当前知乎的业务在一个快速调整期,内容向娱乐大众化转型。

  2. 商业化进行较大的探索,比如,有一个"大学"模块,模块里面包含一些付费课程,但在这一块做的不是很重。

知乎的主界面,如下图所示。

图里面没有广告,如果该业务是在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这里面会掺杂很多广告。实际工作过程中你判断业务发展处在什么阶段,只要看明年的业务规划,就能够得到答案。

第二步+第三步:确定核心指标以及拆解核心指标

确定好业务发展阶段之后,就要确定核心指标以及对核心指标进行拆解,这里我放在了一起。对于知乎 App 来说,它有非常多的功能,如下图所示。

比如图中较上位置的"关注""推荐""热榜""视频"导航栏,下面还有"首页""想法""大学""通知""我的"等模块,每一个模块都由不同的产品经理去做。而不同的产品经理,他们所面临的核心指标不一样。

我以首页推荐模块为例,对于首页推荐模块最重要的指标就是问答数。

问答数=提问数+回答数=提问人数 * 人均提问数+回答人数 * 人均回答数

提问人数这里是否有必要按照漏斗模型来拆?我的理解是不用。

有些同学可能觉得评论、点赞、收藏数应该是核心指标,实际上评论点赞多跟产品的健康度没有直接关系,评论点赞多的本质原因是因为提问回答比较精彩,这是一个相关性关系而不是因果性关系。很多做内容的同学,都觉得评论很重要,只要我评论做上去了,日活就能涨上去,数据相关性上是这样,但业务逻辑性不对。所以评论、点赞、收藏是二级功能,更底层的理解实际上是增加 App 的社交属性。

第四步:指标宣贯、存档、落地

核心指标以及指标维度拆解确定好之后,下面就是第四步------宣贯、存档、落地建表。

  • 宣贯:拉上产品和研发开会议过流程,产品(负责使用)、研发(负责打点)。

  • 存档:对不太好理解的指标要进行单独的解释,比如什么是日活,具体操作是怎样。

  • 落地:确定好打点之后,就要建表,确保数据第一时间出来,能及时发现问题。

实际工作过程中根本不需要一套大而全的指标体系,我们只需要围绕当前的核心指标解决最重要的问题即可。可能你看到有一些分析师把某产品模块的指标体系画得非常复杂,可能包含七八个模块。但我可能会问一句,你最后到底看哪个指标,你这些难道都要打点吗?其实对一个产品来说七八个模块都很重要,基本是不可能的,唯一解释就是产品想做的东西太烦琐。

总结

我简单总结下本课时,指标体系本质上是代表业务人员和分析师的逻辑性怎么样,这个非常重要。不同业务阶段指标体系不一样,核心指标一定要正确。核心指标的拆解通用模式都是先公式拆解,再按照业务模块、路径来分。指标体系的宣贯和存档工作必不可少。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从下一节课开始,我们正式进入第三章节微观方法论。如果你有问题可以在下方留言,同时欢迎你关注我本人的公众号(微信搜索:数据分析学习之道),之后会定期更新原创高质量的数据分析文章,下节课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