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earance
第39讲:接口测试演练
本课时我们开始进入接口测试演练的学习,在今天的课时里我将以办公软件企业微信为例教你如何编写一个规范化的测试用例,今天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
- 实现最基础的测试用例;
- 按照 Page Object 模式封装;
- 业务拆分。
企业微信 API
首先,我们来了解业务模型,先来看下企业微信的项目,它包含了很多功能,在最顶层有一个 API 文档。
这里记录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功能 API 和服务端 API,今天我们主要使用服务端 API,服务端开发前必读会告诉你一共有多少种重要的 API 说明,比如企业微信需要对外提供服务首先需要提供一个 API,这个 API 会告诉你具体的请求方式,请求地址,请求体,等等。它会以这样的一个格式文档显示给你。
然后,每个接口在调用前都会要求提供一个 access_token,所以你需要先获取一个 access_token 然后才能访问对应的接口,access_token 里面包含过期时间,如果一旦发现 access_token 不可用了就需要刷新它,以上就是企业微信接口的调用流程。
基础测试用例
本课时我们会以一个小的业务场景为例,来演示如何对接口进行调用并测试。
我们点击外部联系人管理,然后选择客户标签,以这个案例来教你如何编写测试用例。我们先来看下管理企业标签这个接口都有哪几个 case,首先需要获取企业标签库,了解企业微信里有多少个标签,第二个添加一个企业客户标签,第三个是编辑标签,第四个是删除。因为课时原因,今天就以获取、添加和删除企业标签来完成测试用例。
点击获取企业标签库你可以看到请求方式和请求地址,以及包含的参数,你就可以根据这些参数需求来构建你的测试用例,因为时间关系,这里我拿现有的传统类型的 case 来做演示。
在 case 中你可以发现首先需要一个 gettoken,token 中要求提供 corpid 和 corpsecret,所以获取 token 的过程放到了 setup 中。
第二步,需要列举所有已有的标签,所以我们创建了一个获取所有标签的测试用例。
第三个是添加标签的测试用例,添加标签首先需要发起一个 post 请求,然后指明一个 tag。
接下来是删除标签,删除标签的逻辑是先获取所有标签,然后从里面挑出来一个demo04,因为我在添加的测试案例里会添加了一个 demo04,所以需要找到 demo04 的 id,然后删除它,最后通过 format 简单的打印 json 格式。
接下来运行整个 case,你可以发现它包含了 tag_list、tag_add、tag_delete 这三个小 case,整个 case 包含了大量的 request 调用,但这样就会有一个问题,我们举个例子,比如 tag_list,添加标签后你不能只断言结果和状态码是否等于 0,还需要校验是否添加成功,而删除标签也是一样的,它需要先添加一个标签后才可以删除,删除之后也需要断言已删除的标签在列表中已经不存在了,所以 case 中存在大量的重复逻辑,这明显不符合工程规范,这个时候你就可以使用前面我们学习过的 Page Object 模式,我们利用 Page Object 思想把 API 抽象成具体的业务对象,然后调用它就可以了。
Page Object 模式改造
基于这样的思路我们进行一次改造,来学习怎么规范化维护 case,首先在 test_http下面创建一个 wework,然后在 wework 中定义一个类,我们假设 wework 中提供了四个功能,分别是get_token,tag_list,tag_add,tag_delete,我们尝试把原来的 case 进行改造,以便可以支持 PO 思想。
我们先从 get_token 开始改造,代码中你可以看到断言状态码等于 200,学过 PO 的你会知道 PO 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要在封装方法内调用断言,我们对它进行改造,首先把这段代码粘贴到 wework中,然后 return 一个 r 就可以了,通过这样一个小的改造我们就把它封装到 get_token 里面了,然后在 TestWeWork 中使用 self.wework=WeWork() 就可以了,接着调用 work 的 get_token 方法,随后给它一个返回值就可以直接调用了,为了确保 case 没问题我们跑下测试用例,有了测试用例的保护我们重构起来也会更放心,整个 case 通过说明我们的改造是成功的。
然后我们继续改造 tag_list,我们把代码粘贴过来,这里面有一个 self.token,这个 token 是当前类实例下面的,如果需要引用它则需要将 WeWork 里面的 self.token 复制到 get_token 中,在当前的实例里面保存一个 token。
然后我们在 tag_list 中改造它,让 r 等于 self.wework.tag_list,然后再跑一边 case,这时有一个报错,提示没有 token,而此时 token 已经被我们挪走了,就可以直接使用 self.wework中的token,但是这些内容也是需要封装的,所以我们一步到位把这段代码粘贴到 wework 里面,放在 tag_add中,然后 return 一个 r。
接下来在 add 中修复它,令 r 等于 self.wework.tag_add,此时需要注意这里需要一个参数,我们看下刚才的内容,在 wework 下面需要在标签中传入一个名字,我们在 wework 中添加一个 demo04,然后就可以添加一个这样的 case 了。
再次执行,发现 add 已经被我们修复了,但是 delete 还没有改造,我们继续修复 delete,将这段代码粘贴到 wework 的 delete 中,同时 return 一个 r,同理在 delete 下面令 r 等于self.wework.tag_delete。
delete 也需要一个名字,我们输入 demo04,delete 中的逻辑首先是获取所有标签,然后在进行删除,所以首先需要有个参数传递。
然后我们从头开始先跑下 tag_list 发现列表中不包含 demo04,然后 add 中会创建一个 demo04并添加到列表中,然后下一步删除 demo04 也成功,所以整个 case 就可以完成了。
但是这个 case 是非常不稳定的,虽然我们对它进行了封装,但是还会存在问题,这时就需要再次进行改造以便让 case 变得更加稳定,比如以 delete 为例,首先需要添加,添加完成之后需要断言标签是否存在。
删除操作也是类似的,删除操作依赖上一次添加成功,如果上一步添加失败了删除也必定受影响,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不会依赖上一步的操作结果,除非对上一个操作的结果依赖很重,比如说无法便捷重复的执行依赖步骤,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会独立创建一个 case,以 delete 为例,我们把添加的代码复制过来,然后为了避免数据冲突我们先添加一个 demo05,因为 deme05 会多次使用,所以我们把它改写成一个 name 参数并完成改造,这样就算上个 case 添加失败也不会影响 delete 操作
这时运行有一个报错显示这个标签是存在过的,这时就涉及另外一个测试话题,如何保障我们的测试环境是干净的,所以要在 setup 中使用 clear 把脏数据提前清理掉,这个你可以课后自己完善,setup 中还有一个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self.work,目前是每次执行一次 case 都会初始化,这样成本是比较大的,我们把它改造成 setup_class,升级为 classmethod,然后把 self 换成 cls,通过这个办法就可以不用每次都进行初始化了。
搞定了 case 结构,接下来如果我想添加更多的标签,删除更多的标签,可以使用 Pytest 的一个参数化功能,举个例子,我们可以利用参数化功能为整个 case 添加一个参数 name,然后我们向参数中添加一个特殊字符,比如"中文""english""a_b"等等各种复杂的字符,这个你可以课后进行补充,然后执行 c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