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earance
第17讲:AndroidOkHttp全面详解
OkHttp 是一套处理 HTTP 网络请求的依赖库,由 Square 公司设计研发并开源,目前可以在 Java 和 Kotlin 中使用。对于 Android App 来说,OkHttp 现在几乎已经占据了所有的网络请求操作,RetroFit + OkHttp 实现网络请求似乎成了一种标配。因此它也是每一个 Android 开发工程师的必备技能,了解其内部实现原理可以更好地进行功能扩展、封装以及优化。
因为是 HTTP 网络请求的依赖库,所以需要有一定的网络知识基础,这里我推荐一本入门级的书籍《网络是怎样连接的》(由日本作者户根勤所著)。这本书对入门级开发人员极为友好,能够快速帮你梳理从前端到服务器间的整套网络流程。
网络请求流程分析
在 2016 年我写过几篇对 OkHttp 深入分析的文章:OkHttp的整个异步请求流程。但是几年过去了,OkHttp 经过几次迭代后,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更好的 WebSocket 支持、更多的 Interceptor 责任链,甚至连最核心的 HttpEngine 也变成了 HttpCodec。本课时会在最新的 3.10.0 的基础上,重新梳理整个网络请求的流程,以及实现机制。
先看下 OkHttp 的基本使用:
除了直接 new OkHttpClient 之外,还可以使用内部工厂类 Builder 来设置 OkHttpClient。如下所示:
请求操作的起点从 OkHttpClient.newCall().enqueue() 方法开始:
- newCall
这个方法会返回一个 RealCall 类型的对象,通过它将网络请求操作添加到请求队列中。
- RealCall.enqueue
调用 Dispatcher 的入队方法,执行一个异步网络请求的操作。
可以看出,最终请求操作是委托给 Dispatcher的enqueue 方法内实现的。
Dispatcher 是 OkHttpClient 的调度器,是一种门户模式。主要用来实现执行、取消异步请求操作。本质上是内部维护了一个线程池去执行异步操作,并且在 Dispatcher 内部根据一定的策略,保证最大并发个数、同一 host 主机允许执行请求的线程个数等。
Dispatcher的enqueue 方法的具体实现如下:
可以看出,实际上就是使用线程池执行了一个 AsyncCall,而 AsyncCall 实现了 Runnable 接口,因此整个操作会在一个子线程(非 UI 线程)中执行。
继续查看 AsyncCall 中的 run 方法如下:
在 run 方法中执行了另一个 execute 方法,而真正获取请求结果的方法是在 getResponseWithInterceptorChain 方法中,从名字也能看出其内部是一个拦截器的调用链,具体代码如下:
每一个拦截器的作用如下。
- BridgeInterceptor:主要对 Request 中的 Head 设置默认值,比如 Content-Type、Keep-Alive、Cookie 等。
- CacheInterceptor:负责 HTTP 请求的缓存处理。
- ConnectInterceptor:负责建立与服务器地址之间的连接,也就是 TCP 链接。
- CallServerInterceptor:负责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并从服务器拿到远端数据结果。
在添加上述几个拦截器之前,会调用 client.interceptors 将开发人员设置的拦截器添加到列表当中。
对于 Request 的 Head 以及 TCP 链接,我们能控制修改的成分不是很多。所以本课时我重点讲解 CacheInterceptor 和 CallServerInterceptor。
CacheInterceptor 缓存拦截器
CacheInterceptor 主要做以下几件事情:
a. 根据 Request 获取当前已有缓存的 Response(有可能为 null),并根据获取到的缓存 Response,创建 CacheStrategy 对象。
b. 通过 CacheStrategy 判断当前缓存中的 Response 是否有效(比如是否过期),如果缓存 Response 可用则直接返回,否则调用 chain.proceed() 继续执行下一个拦截器,也就是发送网络请求从服务器获取远端 Response。具体如下:
c. 如果从服务器端成功获取 Response,再判断是否将此 Response 进行缓存操作。
通过 Cache 实现缓存功能
通过上面分析缓存拦截器的流程可以看出,OkHttp 只是规范了一套缓存策略,但是具体使用何种方式将数据缓存到本地,以及如何从本地缓存中取出数据,都是由开发人员自己定义并实现,并通过 OkHttpClient.Builder 的 cache 方法设置。
OkHttp 提供了一个默认的缓存类 Cache.java,我们可以在构建 OkHttpClient 时,直接使用 Cache 来实现缓存功能。只需要指定缓存的路径,以及最大可用空间即可,如下所示:
上述代码使用 Android app 内置 cache 目录作为缓存路径,并设置缓存可用最大空间为 20M。实际上在 Cache 内部使用了 DiskLruCach 来实现具体的缓存功能,如下所示:
DiskLruCache 最终会以 journal 类型文件将需要缓存的数据保存在本地。如果感觉 OkHttp 自带的这套缓存策略太过复杂,我们可以设置使用 DiskLruCache 自己实现缓存机制。
CallServerInterceptor 详解
CallServerInterceptor 是 OkHttp 中最后一个拦截器,也是 OkHttp 中最核心的网路请求部分,其 intercept 方法如下:
如上图所示,主要分为 2 部分。蓝线以上的操作是向服务器端发送请求数据,蓝线以下代表从服务端获取相应数据并构建 Response 对象。
OkHttp 使用扩展
仔细看刚才 CallServerInterceptor 中的 intercept 方法,可以发现在向服务端发送数据以及获取数据都是使用一个 Okio 的框架来实现的。Okio 是 Square 公司打造的另外一个轻量级 IO 库,它是 OkHttp 框架的基石。
我们在构建 Response 时,需要调动 body() 方法传入一个 ResponseBody 对象。ResponseBody 内部封装了对请求结果的流读取操作。我们可以通过继承并扩展 ResponseBody 的方式获取网络请求的进度。
a. 继承 ResponseBody
其中 progressListener 是一个自定义的进度监听器,通过它向上层汇报网络请求的进度。
b. 自定义 ProgressBarClient
代码如下:
解释说明:
getClient 可以根据项目的不同添加其他共通设置,比如 timeout 时间、DNS、Log 日志 interceptor 等。
getProgressBarClient 通过添加一个拦截器,并且在 intercept 方法中将自定义的 ProgressResponseBody 传给 body 方法。
当通过 getProgressBarClient 发送网络请求时,OkHttpClient 从服务端获取到数据之后,会不断调用 ProgressResponseBody 中的 source 方法,然后通过 ProgressListener 向上层通知请求进度的结果。
c. 实践拓展 --- Picasso
我们甚至可以将上面自定义的 ProgressBarClient 用在 Square 公司另外一个请求库---Picasso。Picasso 是 Square 公司研发用来从网络端获取图片数据的依赖库,内部实质上是使用 OkHttp 来实现请求操作的。因此我们可以将 ProgressBarClient 替换 Picasso 中的 OkHttpClient,这样就能获取下载图片的进度,代码如下:
后续只要通过 getPicasso 方法即可获得一个自带下载进度的 Picasso 对象,因为 OkHttp、Picasso、Okio 都来自 Square 公司,所以我将这些工具栏的 get 方法放在一个 SquareUtils 类中,我已经上传到代码仓库中,详细代码可以查看:SquareUtils.java
如果结合第 15 课时用过的 PieImageView,我们就可以实现一个带进度提示的图片下载效果,代码如下:
最终运行效果如下:
总结
这节课主要分析了 OkHttp 的源码实现:
- 首先 OkHttp 内部是一个门户模式,所有的下发工作都是通过一个门户 Dispatcher 来进行分发。
- 然后在网络请求阶段通过责任链模式,链式的调用各个拦截器的 intercept 方法。其中我重点介绍了 2 个比较重要的拦截器:CacheInterceptor 和 CallServerInterceptor。它们分别用来做请求缓存和执行网络请求操作。
- 最后我们在理解源码实现的基础上,对 OkHttp 的功能进行了一些扩展,实现了网络请求进度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