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07梳理混乱的Babel,不再被编译报错困扰

今天我和你分享的话题和 Babel 相关。Babel 在前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几乎所有的大型前端应用项目都离不开 Babel 的支持。同时,Babel 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个工具链(toolchain),是前端基建中绝对重要的一环。

对于很多前端工程师来说,你可能配置过 Babel,也可能看过一些关于 Babel 插件或原理的文章。但我认为,"配置工程师"只是我们的起点,通过阅读几篇 Babel 插件编写的文章并不能让我们真正掌握 Babel 的设计思想和原理。

对于 Babel 的学习,不能停留在配置层面,我们需要从更高的角度认识 Babel 在工程上的方方面面和设计思想。这一讲就让我们深入 Babel 生态,了解前端基建工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Babel 是什么

借用 Babel 官方的一句话简短介绍:

Babel is a JavaScript compiler.

Babel 其实就是一个 JavaScript 的"编译器"。但是一个简单的编译器如何会成为影响前端项目的"大杀器"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前端语言特性和宿主(浏览器/Node.js 等)环境高速发展,但宿主环境对新语言特性的支持无法做到即时,而开发者又需要兼容各种宿主环境,因此语言特性的降级成为刚需。

另一方面,前端框架"自定义 DSL"的风格越来越凸显,使得前端各种"姿势"的代码被编译为 JavaScript 的需求成为标配。因此 Babel 的职责半径越来越大,它需要完成以下内容:

  • 语法转换,一般是高级语言特性的降级;

  • Polyfill(垫片/补丁)特性的实现和接入;

  • 源码转换,比如 JSX 等。

更多需求,点击这里查看

为了完成这些编译工作,Babel 不能大包大揽地实现一切,更不能用面条式毫无设计模式可言的方式来 Coding。因此,Babel 的设计,在工程化的角度上,需要秉承以下理念:

  • 可插拔(Pluggable),比如 Babel 需要有一套灵活的插件机制,召集第三方开发者力量,同时还需要方便接入各种工具;

  • 可调式(Debuggable),比如 Babel 在编译过程中,要提供一套 Source Map,来帮助使用者在编译结果和编译前源码之间建立映射关系,方便调试;

  • 基于协定 (Compact),Compact 可以简单翻译为基于协定,主要是指实现灵活的配置方式,比如你熟悉的 Babelloose 模式,Babel 提供 loose 选项,帮助开发者在"尽量还原规范"和"更小的编译产出体积"之间,找到平衡。

我们总结一下,编译是 Babel 的核心目标,因此它自身的实现基于编译原理,深入 AST(抽象语法树)来生成目标代码;同时,Babel 需要工程化协作,需要和各种工具(如 Webpack)相互配合,因此 Babel 一定是庞大复杂的。

接下来,我们继续深入 Babel,了解这个"庞然大物"的运作方式和实现原理。

Babel Monorepo 架构包解析

为了以最完美的方式支撑上述职责,Babel 的"家族"可谓枝繁叶茂。Babel 是一个使用 Lerna 构建的 Monorepo 风格的仓库,在其./packages目录下有 140 多个包,这些包我经过整合分类,并按照重要性筛选出来,可以用下面这张图片简单概括:

其中 Babel 部分包你可能见过或者使用过,但并不确定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有些包,你可能都没有听说过。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 Babel 一些包的意义是在工程上起作用,因此对于业务来说是不透明的,比如一些插件可能被 Babel preset 预设机制打包对外输出;

  • Babel 一些包是为了纯工程项目使用,或者运行目标在 Node.js 环境中,相对来讲你对这些会更熟悉。

下面,我会对一些"Babel 家族重点成员"进行梳理,并简单说说它们的基本原理。

@babel/core 是 Babel 实现转换的核心,它可以根据配置,进行源码的编译转换:

java
var babel = require("@babel/core");

babel.transform(code, options, function(err, result) {
  result; // => { code, map, ast }
});

@babel/cli 是 Babel 提供的命令行 ,它可以在终端中通过命令行方式运行,编译文件或目录。我们简单说一下它的实现原理:@babel/cli 使用了 commander 库搭建基本的命令行开发。以编译文件为例,其关键部分源码如下

java
import * as util from "./util";
const results = await Promise.all(
  _filenames.map(async function (filename: string): Promise<Object> {
    let sourceFilename = filename;
    if (cliOptions.outFile) {
      sourceFilename = path.relative(
        path.dirname(cliOptions.outFile),
        sourceFilename,
      );
    }
    // 获取文件名
    sourceFilename = slash(sourceFilename);
    try {
      return await util.compile(filename, {
        ...babelOptions,
        sourceFileName: sourceFilename,
        // 获取 sourceMaps 配置项
        sourceMaps:
          babelOptions.sourceMaps === "inline"
            ? true
            : babelOptions.sourceMaps,
      });
    } catch (err) {
      if (!cliOptions.watch) {
        throw err;
      }
      console.error(err);
      return null;
    }
  }),
);

在上述代码中,@babel/cli 使用了util.compile方法执行关键的编译操作,而该方法定义在 babel-cli/src/babel/util.js 中:

java
import * as babel from "@babel/core";
// 核心编译方法
export function compile(
  filename: string,
  opts: Object | Function,
): Promise<Object> {
  // 编译配置
  opts = {
    ...opts,
    caller: CALLER,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 调用 transformFile 方法执行编译过程
    babel.transformFile(filename, opts, (err, result) => {
      if (err) reject(err);
      else resolve(result);
    });
  });
}

由此可见,@babel/cli 负责获取配置内容,并最终依赖了 @babel/core 完成编译。

事实上,我们可以在 @babel/cli 的 package.json 中找到线索:

java
"peerDependencies": {
	"@babel/core": "^7.0.0-0"
},

这一部分的源码在 peerDependencies 当中,你可以课后再次学习。

现在,你应该进一步体会到了 @babel/core 的作用,作为 @babel/cli 的关键依赖,@babel/core 提供了基础的编译能力 。至于为什么在 @babel/cli 中,使用peerDependencies,你可以在 03 讲"CI 环境上的 npm 优化及更多工程化问题解析"中找到答案。

我们花时间梳理 @babel/cli 和 @babel/core 包,希望帮助你对于 Babel 各个包之间的协同分工有个整体感知,这也是 Monorepo 风格仓库常见的设计形式。接下来,我们再继续看更多"家族成员"。

@babel/standalone这个包非常有趣,它可以在非 Node.js 环境(比如浏览器环境)自动编译含有 text/babel 或 text/jsx 的 type 值的 script 标签,并进行编译,如下面代码:

java
<script src="https://unpkg.com/@babel/standalone/babel.min.js"></script>
<script type="text/babel">
	const getMessage = () => "Hello World";
	document.getElementById('output').innerHTML = getMessage();
</script>

其工作原理藏在 babel-standalone核心源码中,最后的编译行为由:

java
import {
  transformFromAst as babelTransformFromAst,
  transform as babelTransform,
  buildExternalHelpers as babelBuildExternalHelpers,
} from "@babel/core";

来提供。因此,我们又看到了另一个基于 @babel/core 的应用:@babel/standalone。

@babel/standalone 可以在浏览器中直接执行 ,因此这个包对于浏览器环境动态插入高级语言特性的脚本在线自动解析编译非常有意义。我们知道的 Babel 官网也用到了这个包,JSFiddle、JS Bin 等也都是 @babel/standalone 的受益者。

我认为,在前端发展方向之一------Web IDE 和智能化方向上,相信类似的设计和技术将会有更多的施展空间,@babel/standalone 对于我们的现代化前端发展思路,应该有启发。

至此,我们看到了 @babel/core 被多个 Babel 包应用,而 @babel/core 的能力由更底层的 @babel/parser@babel/code-frame@babel/generator@babel/traverse、@babel/types等包提供。这些"家族成员"提供了更基础的 AST 处理能力。

我们先看 @babel/parser,它是 Babel 用来对 JavaScript 语言解析的解析器。

@babel/parser 的实现主要依赖并参考了 acornacorn-jsx,典型用法:

java
require("@babel/parser").parse("code", {
  sourceType: "module",
  plugins: [
    "jsx",
    "flow"
  ]
});

parse源码实现

java
export function parse(input: string, options?: Options): File {
  if (options?.sourceType === "unambiguous") {
    options = {
      ...options,
    };
    try {
      options.sourceType = "module";
      // 获取相应的编译器
      const parser = getParser(options, input);
      // 使用编译器将源代码转为 ast
      const ast = parser.parse();
      if (parser.sawUnambiguousESM) {
        return ast;
      }
      if (parser.ambiguousScriptDifferentAst) {
        try {
          options.sourceType = "script";
          return getParser(options, input).parse();
        } catch {}
      } else {
        ast.program.sourceType = "script";
      }
      return ast;
    } catch (moduleError) {
      try {
        options.sourceType = "script";
        return getParser(options, input).parse();
      } catch {}
      throw moduleError;
    }
  } else {
    return getParser(options, input).parse();
  }
}

由此可见,require("@babel/parser").parse()方法可以返回给我们一个针对源码编译得到的 AST,这里的 AST 符合Babel AST 格式

有了 AST,我们还需要对 AST 完成修改,才能产出编译后的代码 。这就需要对 AST 进行遍历,此时 @babel/traverse 就派上用场了,使用方式如下:

java
traverse(ast, {
  enter(path) {
    if (path.isIdentifier({ name: "n" })) {
      path.node.name = "x";
    }
  }
});

遍历的同时,如何对 AST 上指定内容进行修改呢?这就又要引出另外一个"家族成员",@babel/types 包提供了对具体的 AST 节点的修改能力

得到了编译后的 AST 之后,最后一步:使用 @babel/generator 对新的 AST 进行聚合并生成 JavaScript 代码

java
const output = generate(
  ast,
  {
    /* options */
  },
  code
);

这样一个典型的 Babel 底层编译流程就出来了,如下图:

Babel 底层编译流程图

上图也是 Babel 插件运作实现的基础。基于 AST 的操作,Babel 将上述所有能力开放给插件,让第三方能够更方便地操作 AST,并聚合成最后编译产出的代码。

基于以上原理,Babel 具备了编译处理能力,但在工程中运用时,我们一般不会感知这些内容,你可能也很少直接操作 @babel/core、@babel/types 等,而应该对 @babel/preset-env 更加熟悉,毕竟 @babel/preset-env 是直接暴露给开发者在业务中运用的包能力

在工程中,我们需要 Babel 做到的是编译降级,而这个编译降级一般通过 @babel/preset-env 来配置。@babel/preset-env 允许我们配置需要支持的目标环境(一般是浏览器范围或 Node.js 版本范围),利用 babel-polyfill 完成补丁的接入。结合上一讲内容,@babel/polyfill 其实就是 core-js 和 regenerator-runtime 两个包的结合,@babel/polyfill 源码层面,通过 build-dist.sh 脚本,利用 browserify 进行打包 ,参考源码

java
#!/bin/sh
set -ex
mkdir -p dist
yarn browserify lib/index.js \
  --insert-global-vars 'global' \
  --plugin bundle-collapser/plugin \
  --plugin derequire/plugin \
  >dist/polyfill.js
yarn uglifyjs dist/polyfill.js \
  --compress keep_fnames,keep_fargs \
  --mangle keep_fnames \
  >dist/polyfill.min.js

注意:@babel/polyfill 目前已经计划废弃,新的 Babel 生态(@babel/preset-env V7.4.0 版本)鼓励开发者直接在代码中引入 core-js 和 regenerator-runtime。但是不管直接导入 core-js 和 regenerator-runtime,还是直接导入 @babel/polyfill 都是引入了全量的 polyfills,@babel/preset-env 如何根据目标适配环境,按需引入业务中所需要的 polyfills 呢?

事实上,@babel/preset-env 通过 targets 参数,按照 browserslist 规范,结 合core-js-compat,筛选出适配环境所需的 polyfills(或 plugins),关键源码:

java
export default declare((api, opts) => {
  // 规范参数
  const {
    bugfixes,
    configPath,
    debug,
    exclude: optionsExclude,
    forceAllTransforms,
    ignoreBrowserslistConfig,
    include: optionsInclude,
    loose,
    modules,
    shippedProposals,
    spec,
    targets: optionsTargets,
    useBuiltIns,
    corejs: { version: corejs, proposals },
    browserslistEnv,
  } = normalizeOptions(opts);
  let hasUglifyTarget = false;
  // 获取对应 targets
  const targets = getTargets(
    (optionsTargets: InputTargets),
    { ignoreBrowserslistConfig, configPath, browserslistEnv },
  );
  const include = transformIncludesAndExcludes(optionsInclude);
  const exclude = transformIncludesAndExcludes(optionsExclude);
  const transformTargets = forceAllTransforms || hasUglifyTarget ? {} : targets;
  // 获取需要兼容的内容
  const compatData = getPluginList(shippedProposals, bugfixes);
  const modulesPluginNames = getModulesPluginNames({
    modules,
    transformations: moduleTransformations,
    shouldTransformESM: modules !== "auto" || !api.caller?.(supportsStaticESM),
    shouldTransformDynamicImport:
      modules !== "auto" || !api.caller?.(supportsDynamicImport),
    shouldTransformExportNamespaceFrom: !shouldSkipExportNamespaceFrom,
    shouldParseTopLevelAwait: !api.caller || api.caller(supportsTopLevelAwait),
  });
  // 获取目标 plugin 名称
  const pluginNames = filterItems(
    compatData,
    include.plugins,
    exclude.plugins,
    transformTargets,
    modulesPluginNames,
    getOptionSpecificExcludesFor({ loose }),
    pluginSyntaxMap,
  );
  removeUnnecessaryItems(pluginNames, overlappingPlugins);
  const polyfillPlugins = getPolyfillPlugins({
    useBuiltIns,
    corejs,
    polyfillTargets: targets,
    include: include.builtIns,
    exclude: exclude.builtIns,
    proposals,
    shippedProposals,
    regenerator: pluginNames.has("transform-regenerator"),
    debug,
  });
  const pluginUseBuiltIns = useBuiltIns !== false;
  // 根据 pluginNames,返回一个 plugins 配置列表
  const plugins = Array.from(pluginNames)
    .map(pluginName => {
      if (
        pluginName === "proposal-class-properties" ||
        pluginName === "proposal-private-methods" ||
        pluginName === "proposal-private-property-in-object"
      ) {
        return [
          getPlugin(pluginName),
          {
            loose: loose
              ? "#__internal__@babel/preset-env__prefer-true-but-false-is-ok-if-it-prevents-an-error"
              : "#__internal__@babel/preset-env__prefer-false-but-true-is-ok-if-it-prevents-an-error",
          },
        ];
      }
      return [
        getPlugin(pluginName),
        { spec, loose, useBuiltIns: pluginUseBuiltIns },
      ];
    })
    .concat(polyfillPlugins);
  return { plugins };
});

这部分内容你可以与上一讲"core-js 及垫片理念:设计一个'最完美'的 Polyfill 方案"相结合,相信你会对前端"按需 polyfill"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

至于 Babel 家族的其他成员,相信你也一定见过 @babel/plugin-transform-runtime,它可以重复使用 Babel 注入的 helpers 函数 ,达到节省代码大小的目的。

比如,对于这样一段简单的代码:

java
class Person{}

Babel 在编译后,得到:

java
function _instanceof(left, right) { 
  if (right != null && typeof Symbol !== "undefined" &&   right[Symbol.hasInstance]) { 
    return !!right[Symbol.hasInstance](left); 
  } 
  else { 
    return left instanceof right; 
  } 
}
function _classCallCheck(instance, Constructor) { 
  if (!_instanceof(instance, Constructor)) { throw new TypeError("Cannot call a class as a function"); }
}
var Person = function Person() {
  _classCallCheck(this, Person);
};

其中_instanceof_classCallCheck都是 Babel 内置的 helpers 函数。如果每个 class 编译结果都在代码中植入这些 helpers 具体内容,对产出代码体积就会有明显恶化影响。在启用 @babel/plugin-transform-runtime 插件后,上述代码的编译结果可以变为:

java
var _interopRequireDefault = require("@babel/runtime/helpers/interopRequireDefault");
var _classCallCheck2 = _interopRequireDefault(require("@babel/runtime/helpers/classCallCheck"));
var Person = function Person() {
  (0, _classCallCheck2.default)(this, Person);
};

从上述代码我们可以看到,_classCallCheck 作为模块依赖被引入文件中,基于打包工具的 cache 能力,从而减少了产出代码体积。需要注意的是,观察以上代码,_classCallCheck2 这个 helper 由 @babel/runtime 给出,这就又由一条线,牵出来了 Babel 家族的另一个包:@babel/runtime。

@babel/runtime 含有 Babel 编译所需的一些运行时 helpers 函数,供业务代码引入模块化的 Babel helpers 函数 ,同时它提供了 regenerator-runtime,对 generator 和 async 函数进行编译降级。

总结一下:

  • @babel/plugin-transform-runtime 需要和 @babel/runtime 配合使用;

  • @babel/plugin-transform-runtime 用于编译时,作为 devDependencies 使用;

  • @babel/plugin-transform-runtime 将业务代码编译,引用 @babel/runtime 提供的 helpers,达到缩减编译产出体积的目的;

  • @babel/runtime 用于运行时,作为 dependencies 使用。

另外,@babel/plugin-transform-runtime 和 @babel/runtime 结合还有一个作用:它除了可以对产出代码瘦身以外,还能避免污染全局作用域。比如一个生成器函数:

java
function* foo() {}

正常经过 Babel 编译后,产出:

java
var _marked = [foo].map(regeneratorRuntime.mark);
function foo() {
  return regeneratorRuntime.wrap(
    function foo$(_context) {
      while (1) {
        switch ((_context.prev = _context.next)) {
          case 0:
          case "end":
            return _context.stop();
        }
      }
    },
    _marked[0],
    this
  );
}

其中 regeneratorRuntime 需要是一个全局变量,上述编译后代码污染了全局空间。结合 @babel/plugin-transform-runtime 和 @babel/runtime,可以将上述代码转换为:

java
// 特别命名为 _regenerator 和 _regenerator2,避免污染命名空间
var _regenerator = require("@babel/runtime/regenerator");
var _regenerator2 = _interopRequireDefault(_regenerator);
function _interopRequireDefault(obj) {
  return obj && obj.__esModule ? obj : { default: obj };
}
var _marked = [foo].map(_regenerator2.default.mark);
// 编译 await 为自执行的 generator 模式
function foo() {
  return _regenerator2.default.wrap(
    function foo$(_context) {
      while (1) {
        switch ((_context.prev = _context.next)) {
          case 0:
          case "end":
            return _context.stop();
        }
      }
    },
    _marked[0],
    this
  );
}

此时,regenerator 由 require("@babel/runtime/regenerator")导出,且导出结果被赋值为一个文件作用域内的 _regenerator 变量,从而避免了污染。

理清了这层关系,相信你在使用 Babel 家族成员时,能够更准确地从原理层面理解各项配置功能。

最后,我们再梳理其他几个重要的 Babel 家族成员及其能力和实现原理。

  • @babel/plugin是 Babel 插件集合。

  • @babel/plugin-syntax-* 是 Babel 的语法插件。它的作用是扩展 @babel/parser 的一些能力,提供给工程使用。比如 @babel/plugin-syntax-top-level-await 插件,提供了使用 top level await 新特性的能力。

  • @babel/plugin-proposal-* 用于编译转换在提议阶段的语言特性

  • @babel/plugin-transform-* 是 Babel 的转换插件。比如简单的 @babel/plugin-transform-react-display-name 插件,可以自动适配 React 组件 DisplayName,比如:

java
var foo = React.createClass({}); // React <= 15
var bar = createReactClass({});  // React 16+

上述调用,经过 @babel/plugin-transform-react-display-name,可以被编译为:

java
var foo = React.createClass({
  displayName: "foo"
}); // React <= 15
var bar = createReactClass({
  displayName: "bar"
}); // React 16+
  • @babel/template 封装了基于 AST 的模板能力,可以将字符串代码转换为 AST。比如在生成一些辅助代码(helper)时会用到这个库。

  • @babel/node 类似 Node.js Cli,@babel/node 提供在命令行执行高级语法的环境,也就是说,相比于 Node.js Cli,它加入了对更多特性的支持。

  • @babel/register 实际上是为 require 增加了一个 hook,使用之后,所有被 Node.js 引用的文件都会先被 Babel 转码。

这里请注意@babel/node 和 @babel/register,都是在运行时进行编译转换,因此运行时性能上会有影响。在生产环境中,我们一般不直接使用。

上述内容看似枯燥,涉及了一般对于业务开发者黑盒的编译产出、源码层面的实现原理、各个包直接的分工协调和组织,可能对于你来说,做到真正理解并非一夕之功。接下来,我们从更加宏观地角度来加深认识。

Babel 工程生态架构设计和分层理念

了解了上述内容,也许你会想问,在平时开发中出镜率极高的 babel-loader 怎么没有看到?事实上,Babel 的生态是内聚的,也是开放的。我们通过 Babel 对代码的编译过程,可以从微观上缩小为前端基建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融入整个工程中,也需要和其他环节相互配合。而 babel-loader 就是 Babel 结合 Webpack,融入整个基建环节的例子

在 Webpack 编译生命周期中,babel-loader 作为一个 Webpack loader,承担着文件编译职责。我们暂且将 babel-loader 放到 Babel 家族中,先来看看下面这张"全家福"。

Babel 家族分层模型图

如上图所示,Babel 生态基本按照:辅助层 → 基础层 → 胶水层 → 应用层,四级结构完成。其中部分环节角色的界定有些模糊,比如 @babel/highlight 也可以作为应用层工具出现。

基础层提供了基础的编译能力 ,完成分词、解析 AST、生成产出代码的工作。基础层中,我们将一些抽象能力下沉为辅助层,这些抽象能力被基础层使用。同时,在基础层之上,我们构建了如 @babel/preset-env 等预设/插件能力,这些类似"胶水"的包,完成了代码编译降级所需补丁的构建、运行时逻辑的模块化抽象等工作。在最上层,Babel 生态提供了终端命令行、Webpack loader、浏览器端编译等应用级别的能力。

分层的意义在于应用,下面我们从一个应用场景来具体分析,看看 Babel 工程化设计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从 @babel/eslint-parser 看 Babel 工程化启示

相信你一定认识 ESLint,它可以用来帮助我们审查 ECMAScript/JavaScript 代码,其原理也是基于 AST 语法分析,进行规则校验。那这和我们的 Babel 有什么关联呢?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业务代码使用了较多的试验性 ECMAScript 语言特性,那么 ESLint 如何识别这些新的语言特性,做到新特性的代码检查呢?

事实上,ESLint 的解析工具只支持最终进入 ECMAScript 语言标准的特性 ,如果想对试验性特性或者 Flow/TypeScript 进行代码检查,ESLint 提供了更换 parser 的能力。而 @babel/eslint-parser 就是配合 ESLint 检验合法 Babel 代码的解析器。

实现原理也很简单,ESLint 支持 custom-parser,它允许我们使用自定义的第三方编译器,比如下面是一个使用了 espree 作为一个 custom-parser 的场景:

java
{
    "parser": "./path/to/awesome-custom-parser.js"
}
var espree = require("espree");
// awesome-custom-parser.js
exports.parseForESLint = function(code, options) {
    return {
        ast: espree.parse(code, options),
        services: {
            foo: function() {
                console.log("foo");
            }
        },
        scopeManager: null,
        visitorKeys: null
    };
};

@babel/eslint-parser源码的实现,保留了相同的模板,它通过自定的 parser,最终返回了 ESLint 所需要的 AST 内容,根据具体的 ESLint rules 进行代码审查:

java
 export function parseForESLint(code, options = {}) {
  const normalizedOptions = normalizeESLintConfig(options);
  const ast = baseParse(code, normalizedOptions);
  const scopeManager = analyzeScope(ast, normalizedOptions);
  return { ast, scopeManager, visitorKeys };
}

上述代码中,ast 是 estree 兼容的格式,可以被 ESLint 理解。visitor Keys 定义了自定义的编译 AST 能力,ScopeManager 定义了新(试验)特性自定义的作用域

由此可见,Babel 生态和前端工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是打通开放的。它可以以 babel-loader 的形式和 Webpack 协作,也可以以 @babel/eslint-parser 的方式和 ESLint 合作。现代化的前端工程是一环扣一环的,作为工程链上的任意一环,插件化能力、协作能力将是设计的重点和关键。

总结

作为前端开发者,你可能会被如何配置 Babel、Webpack 这些工具所困扰,出现"配置到自己的项目中,就各种报错"的问题。

此时,你可能花费了一天的时间,通过 Google 找到了最终的配置解法,但是解决之道却没搞清楚,得过且过,今后依然被类似的困境袭扰;你可能看过一些关于 Babel 插件和原理的文章,自以为掌握了 AST、窥探了编译,但真正手写一个分词器 Tokenizer 就一头雾水。

我们需要对 Babel 进行系统学习,学习目的是了解其工程化设计,方便我们在前端基建的过程中做到"最佳配置实践",做到"不再被编译报错"所困扰。

希望本讲能对大家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一些启发,更多相关内容我们会在"从实战出发,从 0 到 1 构建一个符合标准的公共库""如何理解 AST 实现和编译原理?"等小节中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