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26加餐:直击Dubbo“心脏”,带你一起探秘Invoker(上)

在前面课时介绍 DubboProtocol 的时候我们看到,上层业务 Bean 会被封装成 Invoker 对象,然后传入 DubboProtocol.export() 方法中,该 Invoker 被封装成 DubboExporter,并保存到 exporterMap 集合中缓存。

在 DubboProtocol 暴露的 ProtocolServer 收到请求时,经过一系列解码处理,最终会到达 DubboProtocol.requestHandler 这个 ExchangeHandler 对象中,该 ExchangeHandler 对象会从 exporterMap 集合中取出请求的 Invoker,并调用其 invoke() 方法处理请求。

DubboProtocol.protocolBindingRefer() 方法则会将底层的 ExchangeClient 集合封装成 DubboInvoker,然后由上层逻辑封装成代理对象,这样业务层就可以像调用本地 Bean 一样,完成远程调用。

深入 Invoker

首先,我们来看 AbstractInvoker 这个抽象类,它继承了 Invoker 接口,继承关系如下图所示:

AbstractInvoker 继承关系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最核心的 DubboInvoker 继承自AbstractInvoker 抽象类,AbstractInvoker 的核心字段有如下几个。

  • type(Class<T> 类型):该 Invoker 对象封装的业务接口类型,例如 Demo 示例中的 DemoService 接口。

  • url(URL 类型):与当前 Invoker 关联的 URL 对象,其中包含了全部的配置信息。

  • attachment(Map<String, Object> 类型):当前 Invoker 关联的一些附加信息,这些附加信息可以来自关联的 URL。在 AbstractInvoker 的构造函数的某个重载中,会调用 convertAttachment() 方法,其中就会从关联的 URL 对象获取指定的 KV 值记录到 attachment 集合中。

  • available(volatile boolean类型)、destroyed(AtomicBoolean 类型):这两个字段用来控制当前 Invoker 的状态。available 默认值为 true,destroyed 默认值为 false。在 destroy() 方法中会将 available 设置为 false,将 destroyed 字段设置为 true。

在 AbstractInvoker 中实现了 Invoker 接口中的 invoke() 方法,这里有点模板方法模式的感觉,其中先对 URL 中的配置信息以及 RpcContext 中携带的附加信息进行处理,添加到 Invocation 中作为附加信息,然后调用 doInvoke() 方法发起远程调用(该方法由 AbstractInvoker 的子类具体实现),最后得到 AsyncRpcResult 对象返回。

java
public Result invoke(Invocation inv) throws RpcException {
    // 首先将传入的Invocation转换为RpcInvocation
    RpcInvocation invocation = (RpcInvocation) inv;
    invocation.setInvoker(this);
    // 将前文介绍的attachment集合添加为Invocation的附加信息
    if (CollectionUtils.isNotEmptyMap(attachment)) {
        invocation.addObjectAttachmentsIfAbsent(attachment);
    }
    // 将RpcContext的附加信息添加为Invocation的附加信息
    Map<String, Object> contextAttachments = RpcContext.getContext().getObjectAttachments();
    if (CollectionUtils.isNotEmptyMap(contextAttachments)) {
        invocation.addObjectAttachments(contextAttachments);
    }
    // 设置此次调用的模式,异步还是同步
    invocation.setInvokeMode(RpcUtils.getInvokeMode(url, invocation));
    // 如果是异步调用,给这次调用添加一个唯一ID
    RpcUtils.attachInvocationIdIfAsync(getUrl(), invocation);
    AsyncRpcResult asyncResult;
    try { // 调用子类实现的doInvoke()方法
        asyncResult = (AsyncRpcResult) doInvoke(invocation);
    } catch (InvocationTargetException e) {// 省略异常处理的逻辑
    } catch (RpcException e) { // 省略异常处理的逻辑
    } catch (Throwable e) {
        asyncResult = AsyncRpcResult.newDefaultAsyncResult(null, e, invocation);
    }
    RpcContext.getContext().setFuture(new FutureAdapter(asyncResult.getResponseFuture()));
    return asyncResult;
}

接下来,需要深入介绍的第一个类是 RpcContext。

RpcContext

RpcContext 是线程级别的上下文信息,每个线程绑定一个 RpcContext 对象,底层依赖 ThreadLocal 实现。RpcContext 主要用于存储一个线程中一次请求的临时状态,当线程处理新的请求(Provider 端)或是线程发起新的请求(Consumer 端)时,RpcContext 中存储的内容就会更新。

下面来看 RpcContext 中两个InternalThreadLocal的核心字段,这两个字段的定义如下所示:

java
// 在发起请求时,会使用该RpcContext来存储上下文信息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ernalThreadLocal<RpcContext> LOCAL = new InternalThreadLocal<RpcContext>() {
    @Override
    protected RpcContext initialValue() {
        return new RpcContext();
    }
};

// 在接收到响应的时候,会使用该RpcContext来存储上下文信息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ernalThreadLocal<RpcContext> SERVER_LOCAL = ...

JDK 提供的 ThreadLocal 底层实现大致如下:对于不同线程创建对应的 ThreadLocalMap,用于存放线程绑定信息,当用户调用ThreadLocal.get() 方法 获取变量时,底层会先获取当前线程 Thread,然后获取绑定到当前线程 Thread 的 ThreadLocalMap,最后将当前 ThreadLocal 对象作为 Key 去 ThreadLocalMap 表中获取线程绑定的数据。ThreadLocal.set() 方法的逻辑与之类似,首先会获取绑定到当前线程的 ThreadLocalMap,然后将 ThreadLocal 实例作为 Key、待存储的数据作为 Value 存储到 ThreadLocalMap 中。

Dubbo 的 InternalThreadLocal 与 JDK 提供的 ThreadLocal 功能类似,只是底层实现略有不同,其底层的 InternalThreadLocalMap 采用数组结构存储数据,直接通过 index 获取变量,相较于 Map 方式计算 hash 值的性能更好。

这里我们来介绍一下 dubbo-common 模块中的 InternalThread 这个类,它继承了 Thread 类,Dubbo 的线程工厂 NamedInternalThreadFactory 创建的线程类其实都是 InternalThread 实例对象,你可以回顾前面第 19 课时介绍的 ThreadPool 接口实现,它们都是通过 NamedInternalThreadFactory 这个工厂类来创建线程的。

InternalThread 中主要提供了 setThreadLocalMap() 和 threadLocalMap() 两个方法,用于设置和获取 InternalThreadLocalMap。InternalThreadLocalMap 中的核心字段有如下四个。

  • indexedVariables(Object[] 类型):用于存储绑定到当前线程的数据。

  • NEXT_INDEX(AtomicInteger 类型):自增索引,用于计算下次存储到 indexedVariables 数组中的位置,这是一个静态字段。

  • slowThreadLocalMap(ThreadLocal<InternalThreadLocalMap> 类型):当使用原生 Thread 的时候,会使用该 ThreadLocal 存储 InternalThreadLocalMap,这是一个降级策略。

  • UNSET(Object 类型):当一个与线程绑定的值被删除之后,会被设置为 UNSET 值。

在 InternalThreadLocalMap 中获取当前线程绑定的InternalThreadLocaMap的静态方法,都会与 slowThreadLocalMap 字段配合实现降级,也就是说,如果当前线程为原生 Thread 类型,则根据 slowThreadLocalMap 获取InternalThreadLocalMap。这里我们以 getIfSet() 方法为例:

java
public static InternalThreadLocalMap getIfSet() {
    Thread thread = Thread.currentThread(); // 获取当前线程
    if (thread instanceof InternalThread) { // 判断当前线程的类型
        // 如果是InternalThread类型,直接获取InternalThreadLocalMap返回
        return ((InternalThread) thread).threadLocalMap();
    }
    // 原生Thread则需要通过ThreadLocal获取InternalThreadLocalMap
    return slowThreadLocalMap.get(); 
}

InternalThreadLocalMap 中的 get()、remove()、set() 等方法都有类似的降级操作,这里不再一一重复。

在拿到 InternalThreadLocalMap 对象之后,我们就可以调用其 setIndexedVariable() 方法和 indexedVariable() 方法读写,这里我们得结合InternalThreadLocal进行讲解。在 InternalThreadLocal 的构造方法中,会使用 InternalThreadLocalMap.NEXT_INDEX 初始化其 index 字段(int 类型),在 InternalThreadLocal.set() 方法中就会将传入的数据存储到 InternalThreadLocalMap.indexedVariables 集合中,具体的下标位置就是这里的 index 字段值:

java
public final void set(V value) {
    if (value == null|| value == InternalThreadLocalMap.UNSET){
        remove(); // 如果要存储的值为null或是UNSERT,则直接清除
    } else {
        // 获取当前线程绑定的InternalThreadLocalMap
        InternalThreadLocalMap threadLocalMap = InternalThreadLocalMap.get();
        // 将value存储到InternalThreadLocalMap.indexedVariables集合中
        if (threadLocalMap.setIndexedVariable(index, value)) {
            // 将当前InternalThreadLocal记录到待删除集合中
            addToVariablesToRemove(threadLocalMap, this);
        }
    }
}

InternalThreadLocal 的静态变量 VARIABLES_TO_REMOVE_INDEX 是调用InternalThreadLocalMap 的 nextVariableIndex 方法得到的一个索引值,在 InternalThreadLocalMap 数组的对应位置保存的是 Set<InternalThreadLocal> 类型的集合,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待删除集合",即绑定到当前线程所有的 InternalThreadLocal,这样就可以方便管理对象及内存的释放。

接下来我们继续看 InternalThreadLocalMap.setIndexedVariable() 方法的实现:

java
public boolean setIndexedVariable(int index, Object value) {
    Object[] lookup = indexedVariables;
    if (index < lookup.length) { // 将value存储到index指定的位置
        Object oldValue = lookup[index];
        lookup[index] = value;
        return oldValue == UNSET; 
    } else {
        // 当index超过indexedVariables数组的长度时,需要对indexedVariables数组进行扩容
        expandIndexedVariableTableAndSet(index, value);
        return true;
    }
}

明确了设置 InternalThreadLocal 变量的流程之后,我们再来分析读取 InternalThreadLocal 变量的流程,入口在 InternalThreadLocal 的 get() 方法。

java
public final V get() {
    // 获取当前线程绑定的InternalThreadLocalMap
    InternalThreadLocalMap threadLocalMap = InternalThreadLocalMap.get();
    // 根据当前InternalThreadLocal对象的index字段,从InternalThreadLocalMap中读取相应的数据
    Object v = threadLocalMap.indexedVariable(index);
    if (v != InternalThreadLocalMap.UNSET) {
        return (V) v; // 如果非UNSET,则表示读取到了有效数据,直接返回
    }
    // 读取到UNSET值,则会调用initialize()方法进行初始化,其中首先会调用initialValue()方法进行初始化,然后会调用前面介绍的setIndexedVariable()方法和addToVariablesToRemove()方法存储初始化得到的值
    return initialize(threadLocalMap);
}

我们可以看到,在 RpcContext 中,LOCAL 和 SERVER_LOCAL 两个 InternalThreadLocal 类型的字段都实现了 initialValue() 方法,它们的实现都是创建并返回 RpcContext 对象。

理解了 InternalThreadLocal 的底层原理之后,我们回到 RpcContext 继续分析。RpcContext 作为调用的上下文信息,可以记录非常多的信息,下面介绍其中的一些核心字段。

  • attachments(Map<String, Object> 类型):可用于记录调用上下文的附加信息,这些信息会被添加到 Invocation 中,并传递到远端节点。

  • values(Map<String, Object> 类型):用来记录上下文的键值对信息,但是不会被传递到远端节点。

  • methodName、parameterTypes、arguments:分别用来记录调用的方法名、参数类型列表以及具体的参数列表,与相关 Invocation 对象中的信息一致。

  • localAddress、remoteAddress(InetSocketAddress 类型):记录了自己和远端的地址。

  • request、response(Object 类型):可用于记录底层关联的请求和响应。

  • asyncContext(AsyncContext 类型):异步Context,其中可以存储异步调用相关的 RpcContext 以及异步请求相关的 Future。

DubboInvoker

通过前面对 DubboProtocol 的分析我们知道,protocolBindingRefer() 方法会根据调用的业务接口类型以及 URL 创建底层的 ExchangeClient 集合,然后封装成 DubboInvoker 对象返回。DubboInvoker 是 AbstractInvoker 的实现类,在其 doInvoke() 方法中首先会选择此次调用使用 ExchangeClient 对象,然后确定此次调用是否需要返回值,最后调用 ExchangeClient.request() 方法发送请求,对返回的 Future 进行简单封装并返回。

java
protected Result doInvoke(final Invocation invocation) throws Throwable {
    RpcInvocation inv = (RpcInvocation) invocation;
    // 此次调用的方法名称
    final String methodName = RpcUtils.getMethodName(invocation);
    // 向Invocation中添加附加信息,这里将URL的path和version添加到附加信息中
    inv.setAttachment(PATH_KEY, getUrl().getPath());
    inv.setAttachment(VERSION_KEY, version);
    ExchangeClient currentClient; // 选择一个ExchangeClient实例
    if (clients.length == 1) {
        currentClient = clients[0];
    } else {
        currentClient = clients[index.getAndIncrement() % clients.length];
    }

    boolean isOneway = RpcUtils.isOneway(getUrl(), invocation);
    // 根据调用的方法名称和配置计算此次调用的超时时间
    int timeout = calculateTimeout(invocation, methodName); 
    if (isOneway) { // 不需要关注返回值的请求
        boolean isSent = getUrl().getMethodParameter(methodName, Constants.SENT_KEY, false);
        currentClient.send(inv, isSent);
        return AsyncRpcResult.newDefaultAsyncResult(invocation);
    } else { // 需要关注返回值的请求
        // 获取处理响应的线程池,对于同步请求,会使用ThreadlessExecutor,ThreadlessExecutor的原理前面已经分析过了,这里不再赘述;对于异步请求,则会使用共享的线程池,ExecutorRepository接口的相关设计和实现在前面已经详细分析过了,这里不再重复。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getCallbackExecutor(getUrl(), inv);
        // 使用上面选出的ExchangeClient执行request()方法,将请求发送出去
        CompletableFuture<AppResponse> appResponseFuture =
                currentClient.request(inv, timeout, executor).thenApply(obj -> (AppResponse) obj);
        // 这里将AppResponse封装成AsyncRpcResult返回
        AsyncRpcResult result = new AsyncRpcResult(appResponseFuture, inv);
        result.setExecutor(executor);
        return result;
    }
}

在 DubboInvoker.invoke() 方法中有一些细节需要关注一下。首先是根据 URL 以及 Invocation 中的配置,决定此次调用是否为oneway 调用方式

html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Oneway(URL url, Invocation inv) {
    boolean isOneway;
    if (Boolean.FALSE.toString().equals(inv.getAttachment(RETURN_KEY))) {
        isOneway = true; // 首先关注的是Invocation中"return"这个附加属性
    } else {
        isOneway = !url.getMethodParameter(getMethodName(inv), RETURN_KEY, true); // 之后关注URL中,调用方法对应的"return"配置
    }
    return isOneway;
}

oneway 指的是客户端发送消息后,不需要得到响应。所以,对于那些不关心服务端响应的请求,就比较适合使用 oneway 通信,如下图所示:

oneway 和 twoway 通信方式对比图

可以看到发送 oneway 请求的方式是send() 方法,而后面发送 twoway 请求的方式是 request() 方法。通过之前的分析我们知道,request() 方法会相应地创建 DefaultFuture 对象以及检测超时的定时任务,而 send() 方法则不会创建这些东西,它是直接将 Invocation 包装成 oneway 类型的 Request 发送出去。

在服务端的 HeaderExchangeHandler.receive() 方法中,会针对 oneway 请求和 twoway 请求执行不同的分支处理:twoway 请求由 handleRequest() 方法进行处理,其中会关注调用结果并形成 Response 返回给客户端;oneway 请求则直接交给上层的 DubboProtocol.requestHandler,完成方法调用之后,不会返回任何 Response。

我们就结合如下示例代码来简单说明一下 HeaderExchangeHandler.request() 方法中的相关片段。

java
public void received(Channel channel, Object message) throws RemotingException {
    final ExchangeChannel exchangeChannel = HeaderExchangeChannel.getOrAddChannel(channel);
    if (message instanceof Request) {
        if (request.isTwoWay()) {
            handleRequest(exchangeChannel, request);
        } else {
            handler.received(exchangeChannel, request.getData());
        }
    } else ... // 省略其他分支的展示
}

总结

本课时我们重点介绍了 Dubbo 最核心的接口------ Invoker。首先,我们介绍了 AbstractInvoker 抽象类提供的公共能力;然后分析了 RpcContext 的功能和涉及的组件,例如,InternalThreadLocal、InternalThreadLocalMap 等;最后我们说明了 DubboInvoker 对 doinvoke() 方法的实现,并区分了 oneway 和 twoway 两种类型的请求。

下一课时,我们将继续介绍 DubboInvoker 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