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13反转原则:如何减少代码间的相互影响?

在上一讲中,我们学习了 SOLID 五大设计原则,了解了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如何有针对性地使用这些原则。不过,其中有一个原则,可能是你用得很熟练,但是说到概念却又容易跟其他原则混淆的,那就是依赖反转原则 (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简称 DIP)。

在实际的研发工作中,你是不是遇见过以下场景?

  • 一个平台系统,需要接入各种各样的业务系统,而这些业务系统都有自己的账号体系,平台需要兼容这些系统的账号体系,于是代码中出现了大量依赖于各种账号体系的代码。

  • 一个网站页面,需要越来越多的频道(首页、搜索、分类等),不同频道对应的个性化需求各不相同,并且各种页面的标准组件、布局、模板,以及与后端交互框架也各不相同,不同体系的代码依赖非常紧密。

  • 一个通用的订单处理平台,各条业务线都需要通过这个平台来处理自己的交易业务,但是垂直业务线上的个性化需求太多,代码里随处可见定制化的需求代码。

对于这些问题,你可能已经有解决方案了:如果依赖和控制的东西过多了,就需要制定标准,反转控制,解耦,分层......甚至你也知道该如何在代码中解决这些问题,比如,面向接口编程,而不是面向实现编程。

在这个解决过程中,其实你已经在使用 DIP 了,可能对于 DIP 概念本身,你还没有透彻理解,甚至说到 DIP 时感觉还很陌生。别担心,今天我就带你一起搞清楚 DIP,让 DIP 在你的开发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DIP:统一代码交互的标准

那应该怎么去理解"依赖反转"这个概念呢?其实,对于这种抽象性的概念,我很建议你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或例子来剖析和理解。

比如,在没有电商的时代,商品交易时,通常是买家一手交钱、卖家一手交货,所以基本上卖家和买家必须强耦合(因为必须要见面交易)。而这时有一个中间商想出了一个更好的办法,让银行出面做交易担保------买家把钱先付给银行,银行收到钱后让卖家发货,买家收验货后,银行再把钱打给卖家。通过这样的方式,买卖双方把对对方的直接控制,反转到了让对方来依赖一个标准的交易模型的接口------银行。

这和浏览器的使用原理也很类似。浏览器(对应商品买家)并不依赖于后面的 Web 服务器(对应商品卖家),其只依赖于 HTTP 协议(对应银行),只要我们遵循 HTTP 协议就能在浏览器中提供很多丰富的 Web 功能,而不必针对特定的浏览器定制开发。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依赖反转原则(DIP)就是一种统一代码交互标准的软件设计方法

回到 DIP 的概念上来,我们可以看一下它的原始定义:

  • 高级组件不应依赖于低级组件,两者都应依赖抽象;

  • 抽象不应该依赖实现,实现应该依赖抽象。

那应该如何去理解 DIP 这个原始定义呢?

首先,定义中的高级组件和低级组件,主要对应的是调用关系上的层级。比如,汽车油门(高级组件)调用汽车引擎(低级组件),但并不是说汽车油门就比汽车引擎更复杂、功能更完善、能力更高。再比如,软件程序都得依赖底层操作系统,而你不能说软件程序就一定比操作系统复杂。

其次,高级组件和低级组件都应依赖抽象,是为了消除组件间变化对对方造成的影响,换句话说,抽象是一种约束,让高级组件或低级组件不能太随意地变动。因为两者间有相互依赖关系,一方变化或多或少都会带给对方影响。比如,踩油门是加油,抬起油门是减油,这是一种抽象约束,只要约束不变,我们设计圆形油门还是方形油门都不会影响引擎的动力控制;反过来,引擎使用铝制还是铁制,也不影响引擎对油门加、减油的控制。

最后,抽象不应该依赖实现,实现应该依赖抽象。什么意思呢?这里我们拿 JDBC 这个数据库驱动协议作为例子来简单解释一下。在用 Java 开发增删改查的数据业务时,我们通常会开发一个数据库访问层------DAO 层,而它并不直接依赖于数据库驱动(实现),而是依赖于 JDBC 这个抽象。JDBC 并没有受不同数据库设计的影响,只要不同数据库驱动都实现了 JDBC,就能被 DAO 层所使用,而为了让应用程序使用,数据库驱动也依赖于 JDBC,这便是抽象不应该依赖实现,实现应该依赖抽象。

为什么要使用 DIP?

了解了 DIP 的概念及要点后,可能你会疑问为什么要使用 DIP,或者说 DIP 的使用意义有哪些。我大致总结为如下两点:

  • 可以有效地控制代码变化的影响范围;

  • 可以使代码具有更强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些场景问题,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如果别人的程序一发生变化,我们的代码就得跟着发生变化,也就意味着我们又得加班加点改代码,这是一件是非常痛苦的事情。简单来说,外部系统的需求或功能变化影响到了内部系统。

而使用 DIP 的第一个目的就在于:控制这种代码变化带来的影响。

比如,为了解决平台接入权限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抽象一个账号权限体系的接口标准,让不同的业务系统按照这个统一标准来接入平台,同时我们的平台也按照这个标准来实现。此时,我们的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不再是通过定制化的映射来通信,而是使用了一套统一的标准接口来通信,只要接口不发生变化,即使外部系统发生了巨大变化,接入的功能并没有发生改变,这样就能有效地控制外部系统的变化对内部系统带来的影响。

使用 DIP 的第二个目的在于,增强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该怎么去理解这个目的呢?

虽然现如今软件行业提倡"敏捷开发",少写文档和注释,需求能提前上线更重要,但是,少写文档不是让我们不写文档和不写注释。比如,你接手两个项目,一个项目不仅没有系统设计文档,还没有代码注释,同时代码逻辑依赖又很多,到处都是看不懂的定制化逻辑;而另一个项目,只有少量文档,并且还有很清晰的接口定义和代码注释。通过这样的对比,你是不是立马就能知道哪个项目的维护难度更低?

使用 DIP,就是从设计上减少系统的耦合性,更能帮助厘清代码逻辑,因为代码是通过统一抽象之后,功能相同的处理都在同一个地方,所以,代码变得更加顺畅,更容易让人理解,也就增强了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怎么做:给具体实现抽象标准接口

为了让你更好地理解 DIP 是如何在实践中被使用的,下面我们通过设计一个 Java 组件来演示其应用思路

这个组件我们只实现一个功能:读取一串字符后,再输出显示。组件中我们定义 StringProcessor 类,该类使用 StringReader 组件获取 String 值,然后使用 StringWriter 组件将值写入输出流并打印。

为了方便你理解组件间的作用关系,我们下面将 StringReader 类和 StringWriter 类统称为低级组件,StringProcessor 称为高级组件,这样能更清楚地了解每个设计选择是如何影响整体设计的。

设计一:低级组件和高级组件都作为具体类放在同一包中

StringProcessor 取决于 StringReader 和 StringWriter 的实现,读取字符并输出打印,整个逻辑实现在同一个包内通过三个具体类来完成,如下示例代码:

java
public class StringProcessor { //具体类
    private final StringReader stringReader; //具体类
    private final StringWriter stringWriter; //具体类
    //通过构造函数来注入依赖组件
    public StringProcessor(StringReader stringReader, StringWriter stringWriter) {
        this.stringReader = stringReader;
        this.stringWriter = stringWriter;
    }
    public void readAndWrite() {
        stringWriter.write(stringReader.getValue());
    }
    //测试用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Reader sr = new StringReader();
        sr.read("1111111");
        StringWriter sw = new StringWriter();
        StringProcessor sp = new StringProcessor(sr,sw);
        sp.readAndWrite();
    }
}

这是最基本的设计方法,优点在于逻辑简单、编码容易,缺点则是程序高度耦合,任何一个低级组件的修改都会影响高级组件。这时,如果我们想要复用 StringProcessor 组件,则需要在引入的地方写很多重复代码。

从 DIP 应用的角度来看,控制逻辑这时依然是由高级组件发起,没有达到依赖反转的效果。

设计二:低级组件具体类与高级组件接口实现类放在同一程序包中

有了设计一的基础版本,要想优化,我们自然会想到 Java 中的面向接口编程思想

下面我们继续改造。首先,将 StringProcessor 变为一个接口:

java
public interface StringProcessor {
    void readAndWrite(StringReader stringReader, StringWriter stringWriter);
}

这时,我们通过传递 StringReader 和 StringWriter 参数作为组件依赖,实现 StringProcessor 接口,就能实现读写功能。

java
public class StringProcessorImpl implements StringProcessor {
    //通过接口传参来注入依赖组件
    @Override
    public void readAndWrite(StringReader stringReader, StringWriter stringWriter) {
        stringWriter.write(stringReader.getValu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Reader sr = new StringReader();
        sr.read("222222");
        StringWriter sw = new StringWriter();
        StringProcessor sp = new StringProcessorImpl();
        sp.readAndWrite(sr,sw);
    }
}

现在,StringProcessorImpl 实现类依赖于抽象类 StringProcessor,符合 DIP------实现应该依赖抽象,按理说高级组件就应该很好地被复用。

其实不然,这里就会遇见我们最常见的误区之一:只要组件有接口就代表一定可复用。

为什么说就算组件有接口,也并不代表实际上就真的能复用呢?

因为低级组件没有依赖于抽象,这时的高级组件依然是直接依赖于低级组件,一旦低级组件发生变化,高级组件必然要发生变化,就像这里的例子一样,虽然我们给高级组件抽象了一个接口,但低级组件依然没有依赖抽象。

而对于外部复用这个组件的系统或服务来说,一旦 StringReader 或 StringWriter 发生变化,则会导致自己也要跟着变化,这就没有达到复用的基本效果------内部组件变化不影响外部引用。

因此,我们依然没有实现依赖关系的反转,控制权还是在高级组件那里,组件间还是高度耦合。

设计三:低级组件接口类与高级组件接口实现类放在同一程序包中

既然设计二里的低级组件变化会影响高级组件,那么,我们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新的设计选择就应该把低级组件也进行抽象。

这时,我们分别将 StringReader 和 StringWriter 进行抽象,如下代码所示:

java
public interface StringReader {
    void read(String path);
    String getValue();
}
public interface StringWriter {
    void write(String value);
}

StringProcessor 接口定义保持不变,不过,StringWriter 和 StringReader 的类型已从具体类变为了接口。

java
public class StringProcessorImpl implements StringProcessor {
    //StringReader 是接口
    //StringWriter 是接口
    @Override
    public void readAndWrite(StringReader stringReader, StringWriter stringWriter) {
        stringWriter.write(stringReader.getValu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Reader sr = new StringReaderImpl();
        sr.read("333333");
        StringWriter sw = new StringWriterImpl();
        StringProcessor sp = new StringProcessorImpl();
        sp.readAndWrite(sr,sw);
    }
}

此时,StringProcessor、StringReader 和 StringWriter 都依赖于抽象,整体组件的逻辑控制权真正发生了变化,我们通过抽象化组件之间的交互,已经实现了从上到下的依赖关系的反转。

过去,StringProcessor 依赖于 StringReader 和 StringWriter 的具体实现,而现在则是 StringProcessor 来定义一组抽象规则,由 StringReader 和 StringWriter 来依赖。

设计四:低级组件接口类与高级组件接口类放在不同包中

在设计三中,我们成功实现了依赖反转,这使得我们在实现 StringReader 和 StringWriter 时也更加容易,不过,因为低级组件的实现和高级组件的实现这时还在同一个组件包内,不方便真正复用。而在真实场景中,我们其实是需要使用不同的包或框架。

下面的代码示例中,我们使用了 Spring 框架的注解注入来实现设计。

java
public class SPTest {
    @Resource
    private StringProcessor sp;
    @Resource
    private StringReader sr;
    @Resource
    private StringWriter sw;
    publ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r.read("444444");
        sp.readAndWrite(sr,sw);
    }
}

对于 StringReader 和 StringWriter 的实现这时就变成了"黑盒",换句话说,对于使用者来说,我们可以完全不用关心 StringReader 和 StringWriter 是如何实现的,实现可以是 JDK 原生实现,可以是第三方的包实现,也可以是我们自行实现的,只要低级组件按照抽象约定的提供读写功能即可。

到此,你可能已经发现,在上面的四种设计中,设计三和设计四都是对 DIP 的有效实现。虽然我们是用 Java 来编码的,但使用其他语言(Python、Go 等)时,同样能够运用这个思路来实践 DIP。

扩展:IoC、DI、IoC 容器与 DIP 的区别

说起 DIP,你可能还会经常听到三个相关的名词:依赖注入(DI)、控制反转(IoC)和 IoC 容器,稍不注意,就容易把它们混淆在一起。那它们和 DIP 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为了更好做出区分,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 IoC、DI 和 IoC 容器的基本概念。

控制反转 (Inversion of Control,简称 IoC),是一种设计原则(也有人将其称为设计模式)。顾名思义,它用于反转设计中各种组件的控制关系,以实现松耦合。在这里,控制是指对象除自身主要职责以外的任何其他职责,通常包括对应用程序流的控制,以及对象的创建或子对象的创建、绑定的控制。

比如,你要开车去上班,这意味着你要控制一辆汽车,而 IoC 的理念是反转你的控制,你不用自己开车而是选择打车,让出租车师傅带你去上班,这时你的控制就发生了反转,出租车师傅专注于开车,而你专注于上班。

依赖注入 (Dependency Injection,简称 DI ),是用于实现 IoC 的设计模式。简单来说,它允许在类之外创建依赖对象,并通过不同方式将这些对象提供给类。一般来讲,主要有三种方式来注入类:通过构造函数、通过属性和通过方法。

IoC 容器(又叫作 DI 容器),是用于实现自动依赖注入的框架 。它的作用是管理对象的创建及其生命周期,并提供向类注入依赖项的具体实现,这样做是为了我们不必手动创建和管理对象。但实际上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 DI 容器,只不过因为 Spring 号称自己为 IoC 容器而造成了误解。

IoC、DI、IoC 容器和 DIP 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可总结为如下:

  • IoC 容器是一种技术框架,它用来管理对象的创建及其生命周期,提供依赖注入实现,是 DI 的具体实现;

  • DI 是一种设计模式,将依赖通过"注入"的方式提供给需要的类,是 DIP 和 IoC 的具体实现;

  • IoC 是一种设计原则(或设计模式),将代码本职之外的工作交由某个第三方(框架)完成,与 DIP 相似;

  • DIP 是一种设计原则,它认为高层组件的功能不应该依赖下层组件的实现,而应该提供抽象层让下层依赖,与 IoC 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里要重点注意,DIP 既不是 DI 也不是 IoC,只不过因为它们长期一起"工作",界限常常被模糊掉罢了;而我们常说的 IoC 容器通常是指 Java 中的 Spring IoC 容器,而实际上应该是 DI 容器。

总结

到此,今天的内容就讲完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和回顾一下这一讲你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1. 依赖反转原则(DIP)

DIP 是一种设计理念,是为了帮助我们解耦复杂的程序。换句话说,DIP 是一种简单但功能强大的设计思想,我们可以使用它来实现结构良好、高度分离和可重用的软件组件

DIP 给我们带来一个重要启示:不管是程序设计还是工作生活,如果依赖和控制的东西过多了,就要学会制定标准,倒置依赖,反转控制,释放自身资源,专注于更重要的事。

而在理解了反转的真实含义以后,我们在设计时会用到一个重要技巧:要让高层组件拥有定义抽象的权力,而不是把这个权力下放到低层组件。

2. 使用 DIP 的原因

一是,有效地控制代码变化的影响范围。二是,使代码具有更强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3. DI、IoC、IoC 容器与 DIP 的区别与联系

切记,DIP ≠ DI + IoC。

依赖注入(DI),是一种设计模式,是 DIP 与 IoC 的具体实现。控制反转(IoC),是一种设计原则,核心点在于通过分离职责,让控制被反转,与 DIP 类似。

另外,我们通常所说的 IoC 容器其实是特指 Java 中的 Spring 的 IoC 容器,而实际上真正应用更广泛的是 DI 容器。

课后思考

从"字符串读写"的例子来看,面向接口编程与依赖注入在实际编码中会很容易混淆,你能分清楚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

欢迎你在留言区和我分享。

在下一讲我会接着分享"惯例原则与提升编程沟通效率"的相关内容,记得按时来听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