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earance
13RSocket:一种新的高性能网络通信协议
前面几讲我们讨论了如何使用 WebFlux 构建响应式 Web 服务的实现方案。WebFlux 和 WebMVC 一样,都是基于 HTTP 协议实现请求-响应式的交互方式。这种交互方案很简单,但不够灵活,也无法应对所有的响应式应用场景。那么,有没有在网络协议层上提供更加丰富的交互方式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 RSocket 协议。
这一讲,我将从 RSocket 协议的特性、交互模式以及与主流开发框架之间的集成等几个方面来和你讨论,相信学完之后,你就会发现 RSocket 是一款全新的协议,它基于响应式数据流,为我们提供了高性能的网络通信机制。
RSocket 协议
在引入 RSocket 协议之前,我们先来讨论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协议。关于它的背景,让我从传统的请求-响应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开始说起。
请求-响应模式的问题
我们知道常用的 HTTP 协议的优势在于其广泛的适用性,有非常多的服务器和客户端实现工具的支持,但 HTTP 协议本身比较简单,只支持请求-响应模式。而这种模式对于很多应用场景来说是不合适的。
典型的例子就是消息推送,以 HTTP 协议为例,如果客户端需要获取最新的推送消息,就必须使用轮询。客户端不停地发送请求到服务器来检查更新,这无疑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请求-响应模式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如果某个请求的响应时间过长,会阻塞之后的其他请求的处理,正如"09 | 框架升级:WebFlux 比 Web MVC 到底好在哪里"中所分析的那样。
虽然服务器发送事件(Server-Sent Events,SSE)可以用来推送消息,不过,SSE 是一个简单的文本协议,仅提供有限的功能。此外,WebSocket 可以进行双向数据传输,但长连接会造成服务之间的紧密耦合,WebSocket 的使用就不符合响应式系统要求,因为协议不提供控制背压的可能性,而背压是回弹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响应式编程的实施目前主要有两个障碍,一个是关系型数据访问,我们将在"17 | R2DBC:关系型数据库能具备响应式数据访问特性吗"中专门讨论这个话题;而另一个就是网络协议。幸运的是,响应式流规范背后的开发团队理解了跨网络、异步、低延迟通信的必要性。2015 年,RSocket 协议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RSocket 协议与交互模式
RSocket 是一种新的第 7 层语言无关的应用网络协议,用来解决单一的请求-响应模式以及现有网络传输协议所存在的问题,提供 Java、JavaScript、C++ 和 Kotlin 等多种语言的实现版本。
RSocket 是一个二进制的协议,以异步消息的方式提供 4 种交互模式,除了请求-响应(request/response)模式之外,还包括请求-响应流(request/stream)、即发-即忘(fire-and-forget)和通道(channel)这三种新的交互模式。这些模式的基本特性如下所示。
请求-响应模式:这是最典型也最常见的模式。发送方在发送消息给接收方之后,等待与之对应的响应消息。
请求-响应流模式:发送方的每个请求消息,都对应于接收方的一个消息流作为响应。
即发-即忘模式:发送方的请求消息没有与之对应的响应。
通道模式: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建立一个双向传输的通道。
RSocket 专门设计用来与响应式风格应用程序进行配合使用,在使用 RSocket 协议时,背压和流量控制仍然有效。
为了更好地理解 RSocket 协议,让我们将它与 HTTP 协议做一些对比。在第 9 讲中,我已经提到过 Servlet 是基于 HTTP 协议之上的一套 Java API 规范,将 HTTP 请求转化为一个 ServletRequest 对象,并将处理结果封装成一个 ServletResponse 对象进行返回。HTTP 协议为了兼容各种应用方式,本身有一定的复杂性,性能一般。而 RSocket 采用的是自定义二进制协议,其本身的定位就是高性能通信协议,性能上比 HTTP 高出一个数量级。
在交互模式上,与 HTTP 的请求-响应这种单向的交互模式不同,RSocket 倡导的是对等通信,不再使用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端单向通信模式,而是在两端之间可以自由地相互发送和处理请求。RSocket 协议在交互方式上可以参考下图。
RSocket 协议的交互方式
使用 RSocket 实现远程交互
想要在应用程序中使用 RSocket 协议,我们需要引入如下依赖。
java
<dependency>
<groupId>io.rsocket</groupId>
<artifactId>rsocket-core</artifactId>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io.rsocket</groupId>
<artifactId>rsocket-transport-netty</artifactId>
</dependency>
可以看到,这里使用了 rsocket-transport-netty 包,该包的底层实现就是 Reactor Netty 组件,支持 TCP 和 WebSocket 协议。如果你想使用 UDP 协议,那么可以引入 rsocket-transport-aeron 包。在引入这些包之后,就可以使用该协议中最核心的 RSocket 接口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RSocket 接口
RSocket 接口的定义如下所示。
java
import org.reactivestreams.Publisher;
import reactor.core.publisher.Flux;
import reactor.core.publisher.Mono;
public interface RSocket extends Availability, Closeable {
//推送元信息,数据可以自定义
Mono<Void> metadataPush(Payload payload);
//请求-响应模式,发送一个请求并接收一个响应。该协议也比 HTTP 更具优势,因为它是异步且多路复用的
Mono<Payload> requestResponse(Payload payload);
//即发-即忘模式,请求-响应的优化,在不需要响应时非常有用
Mono<Void> fireAndForget(Payload payload);
//请求-响应流模式,类似返回集合的请求/响应,集合将以流的方式返回,而不是等到查询完成
Flux<Payload> requestStream(Payload payload);
//通道模式,允许任意交互模型的双向消息流
Flux<Payload> requestChannel(Publisher<Payload> payloads);
}
显然,RSocket 接口通过四个方法分别实现了它所提供的四种交互模式,其中 requestResponse 方法返回的是一个 Mono<Payload>
对象,这里的 Payload 代表的就是一种消息对象,它由两部分组成:元信息 metadata 和数据 data,类似常见的消息通信中的消息头和消息体的概念。
然后,我们发现 fireAndForget 方法返回的是一个 Mono<Void>
流,符合即发-即忘模式的语义。而 requestStream 作为请求-响应流模式的实现,与 requestResponse 的区别在于它的返回值是一个 Flux 流,而不是一个 Mono 对象。
最后,我们注意到这几个方法的输入都是一个 Payload 消息对象,而不是一个响应式流对象。但 requestChannel 方法就不一样了,它的输入同样是一个代表响应式流的 Publisher 对象,这意味着此种模式下的输入输出都是响应式流,也就是说可以进行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的双向交互。
rsocket-core 包针对 RSocket 接口提供了一个抽象的实现类 AbstractRSocket,对上述方法做了简单的实现封装。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可以基于这个 AbstractRSocket 类来提供某一个交互模式的具体实现逻辑,而不需要完全实现 RSocket 接口中的所有方法。
使用 RSocket 的交互模式
介绍完 RSocket 接口之后,我们来看看具体如何使用它所提供的四种交互模式。这里以最常见的请求-响应交互模式为例,给出使用 RSocket 协议的使用方法。与使用 HTTP 协议一样,这个过程需要构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并通过客户端发起请求。
我们先来看如何构建 RSocket 服务器端,示例代码如下所示。
java
RSocketFactory.receive()
.acceptor(((setup, sendingSocket) -> Mono.just(
new AbstractRSocket() {
@Override
public Mono<Payload> requestResponse(Payload payload) {
return Mono.just(DefaultPayload.create("Hello: " + payload.getDataUtf8()));
}
}
)))
.transport(TcpServerTransport.create("localhost", 7000))
.start()
.subscribe();
这里的 RSocketFactory.receive() 方法返回用来创建服务器的 ServerRSocketFactory 类的对象。ServerRSocketFactory 的 acceptor() 方法的输入参数是 SocketAcceptor 接口。
上述代码中,我们用到了前面介绍的 RSocket 抽象实现类 AbstractRSocket,重写了其中的 requestResponse() 方法,对输入的参数前面添加一个 "Hello: " 前缀并返回;接下来的 transport() 方法指定 ServerTransport 接口的实现类 TcpServerTransport 作为 RSocket 底层的传输层实现,通过该方法,服务器端就启动了本地 7000 端口并监听来自客户端的请求;最后,我们通过 start().subscribe() 来触发整个启动过程。
构建完服务器端,我们来构建客户端组件,如下所示。
java
RSocket socket = RSocketFactory.connect()
.transport(TcpClientTransport.create("localhost", 7000))
.start()
.block();
RSocketFactory.connect() 方法用来创建 RSocket 客户端,返回 ClientRSocketFactory 类的实例对象;接下来的 transport() 方法指定传输层 ClientTransport 实现;和服务器端组件 TcpServerTransport 对应,这里使用的是 TcpClientTransport 来连接本地服务器上的 7000 端口;最后调用 start().block() 方法等待客户端启动并返回 RSocket 对象。
现在,我们就可以使用 RSocket 的 requestResponse() 方法来发送请求并获取响应了,如下所示。
java
socket.requestResponse(DefaultPayload.create("World"))
.map(Payload::getDataUtf8)
.doOnNext(System.out::println)
.doFinally(signalType -> socket.dispose())
.then()
.block();
我们可以使用 DefaultPayload.create() 方法来简单地创建 Payload 对象,然后通过 RSocket 类的 dispose() 方法用来销毁客户端对象。这样,整个调用过程就结束了。执行这次请求,我们会在控制台上获取"Hello: World"。
RSocket 与框架集成
通常,我们不会直接使用 RSocket 原生开发库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而是借助特定的开发框架。在 Java 领域中,Spring Boot、Spring Cloud 以及 Dubbo 等主流开发框架都集成了 RSocket 协议。下面我就分别为你说明。
集成 RSocket 与 Spring 框架
想要在 Spring Boot 中使用 RSocket 协议,我们需要引入如下依赖。
java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rsocket</artifactId>
</dependency>
然后,我们同样先来构建一个请求-响应式交互方式。基于"10 | WebFlux(上):如何使用注解编程模式构建异步非阻塞服务"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构建如下所示一个简单 Controller。
java
@Controller
public class HelloController {
@MessageMapping("hello")
public Mono<String> hello(String input) {
return Mono.just("Hello: " + input);
}
}
你可以注意到,这里我引入了一个新的注解 @MessageMapping。跟 @RequestMapping 注解类似,@MessageMapping 是 Spring 提供的一个注解,用来指定 WebSocket、RSocket 等协议中消息处理的目的地。然后,我们输入了一个 String 类型的参数并返回一个 Mono 对象,符合请求-响应交互模式的定义。
为了访问这个 RSocket 端点,我们需要构建一个 RSocketRequester 对象,构建方式如下所示。
java
@Autowired
RSocketRequester.Builder builder;
RSocketRequester requester = builder.dataMimeType(MimeTypeUtils.TEXT_PLAIN)
.connect(TcpClientTransport.create(7000)).block();
基于这个 RSocketRequester 对象,我们就可以通过它的 route 方法路由到前面通过 @MessageMapping 注解构建的 "hello" 端点,如下所示。
java
Mono<String> response = requester.route("hello")
.data("World")
.retrieveMono(String.class);
我们再来看一个请求-响应流的示例,如下所示。
java
@MessageMapping("stream")
Flux<Message> stream(Message request) {
return Flux
.interval(Duration.ofSeconds(1))
.map(index -> new Message(request.getParam, index));
}
这里根据输入的 Message 对象,返回一个 Flux 流,每一秒发送一个添加了 Index 的新 Message 对象。
集成 RSocket 与其他框架
针对其他开发框架,Dubbo 在 3.0.0-SNAPSHOT 版本里基于 RSocket 对响应式编程提供了支持,开发人员可以非常方便地使用 RSocket 的 API。而随着 Spring 框架的持续升级,5.2 版本中也把 RSocket 作为缺省的通信协议。
小结与预告
作为构建响应式 Web 服务的最后一环,本讲讨论了 RSocket 这款新的高性能网络通信协议。与 HTTP 协议相比,RSocket 提供了四种不同的交互模式来提供多样化的网络通信体验。同时,RSocket 也无缝集成了响应式流。我们可以通过 Spring Boot 框架来使用这款异步、非阻塞式通信协议。
这里给你留一道思考题:你知道 RSocket 提供了哪四种交互模式,各自与响应式流是怎么整合的?
下一讲就要开始讨论响应式数据访问层的构建过程,Spring 家族专门提供了 Spring Boot 框架来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下一讲再见。
点击链接,获取课程相关代码 ↓↓↓
https://github.com/lagoueduCol/ReactiveProgramming-jianxiang.g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