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第12讲:LSM树在ApacheHBae等存储系统中的应用

你好,我是你的数据结构课老师蔡元楠,欢迎进入第 12 课时的内容"LSM 树在 Apache HBase 等存储系统中的应用"。

在上一讲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平衡树和 Log-Structured 结构的基本概念,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延续上一讲的问题,继续探讨如何优化 Log-Structured 结构,以及通过结合平衡树之后才产生的另外一种数据结构------LSM 树。

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在上一讲中所遗留的问题。在通过 Log-Structured 结构设计视频网站浏览次数的功能后,底层的数据结构就如下图所示:

这种方法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当我们不断地添加新数据进去之后,所占用的空间会越来越大,而且遍历整个数据结构的时间也随之越来越长。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一种叫 Compaction 的方法,把数据合并,Compaction 方法其实也是很多 NoSQL 架构中的一个重要优化过程。下面我就来详细讲讲整个流程。

Log-Structured 结构的优化

首先,可以定义一个大小为 N 的固定数组,我们称它为 Segment,一个 Segment 最多可以存储 N 个数据,当有第 N+1 个数据需要写入 Log-Structured 结构的时候,我们会创建一个新的 Segment,然后将 N+1 个数据写入到新的 Segment 中。

以下图为示,我们定义一个 Segment 的大小为 16,当 Segment 1 写满了 16 个数据之后,会将新的数据写入到 Segment 2 里。

说到这里,我们的 Log-Structured 结构还是一直在往内存里添加数据,并没有解决最终会消耗完内存的问题。这时候就到 Compaction 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在当 Segment 到达一定数量的时候,Compaction 会通过后台的线程,把不同的 Segments 合并在一起,我们以下图为例来说明一下。

假设我们定义当 Segment 的数量到达两个的时候,后台线程就会执行 Compaction 来合并结果。

执行完 Compaction 之后,内部的数据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刚开始的时候,对于视频浏览次数的统计是通过读取 Segment 1 和 Segment 2 来完成的,在 Compaction 完成了之后,对于结果的读取就可以从 Compacted Segment 里面读取了。因为这时候所有的结果已经存放在 Compacted Segment 里面了,所以就可以删除 Segment 1 和 Segment 2 来腾出内存空间了。

整个 Compaction 的过程会不断地递归进行下去,当 Compacted Segment 满了以后,后台线程又可以对 Compacted Segment 进行 Compaction 操作,再次合并所有结果。

你会发现,当采用了这种优化之后,写操作还是可以十分高效地进行下去,同时也不会占用大量的内存空间。

SSTable 和 LSM 树

上面所讲到的 Log-Structured 结构的这种 Compaction 优化,其实是 LSM 树的一个基础,在学习 LSM 树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新的数据结构,即 SSTable。SSTable(Sorted String Table)数据结构是在 Log-Structured 结构的基础上,多加了一条规则,就是所有保存在 Log-Structured 结构里的数据都是键值对,并且键必须是字符串,在经过了 Compaction 操作之后,所有的 Compacted Segment 里保存的键值对都必须按照字符排序。

我们假设现在想利用 Log-Structured 结构来保存一本书里的词频,为了方便说明,把 Segment 的大小设为 4。在刚开始的时候,这个 Log-Structured 结构的内存图如下图所示:

在经过了 Compaction 操作之后,内存图会变成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所有的 Compacted Segment 都是按照字符串排序的。当我们要查找一个单词出现的次数时,可以去遍历所有的 Compacted Segment,来看看这个单词的词频,当然了,因为所有数据都是按照字符串排好序的,如果当遍历到的字符串已经大于我们要找的字符串时,就表示并没有出现过这个单词。

这时候你可能会有一个疑问,Log-Structured 结构是指不停地将新数据加入到 Segment 的结尾,像这种 Compaction 的时候将字符串排序应该怎么做呢?此时我们就需要上一讲中所讲到的平衡树了。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二叉查找树里的一个特性:二叉查找树的任意一个节点都比它的左子树所有节点大,同时比右子树所有节点小,说到这里你是不是有点恍然大悟了。如果我们将所有 Log-Structured 结构里的数据都保存在一个二叉查找树里,当写入数据时其实是按照任意顺序写入的,而当读取数据时是按照二叉查找树的中序遍历来访问数据的,其实就相当于按字符串顺序读取了。

在业界上,我们为了维护数据结构读取的高效,一般都会维护一个平衡树,比如,在上一讲中说到的红黑树或者 AVL 树。而这样一个平衡树在 Log-Structured 结构里通常被称为 memtable 。而上面所讲到的概念,通过内部维护平衡树来进行 Log-Structured 结构的 Compaction 优化,这样一种数据结构被称为是 LSM (Log-Structured Merge-Tree),它是由 Patrick O'Neil 等人在 1996 年所提出的。

LSM 树的应用

在数据库里面,有一项功能叫做 Range Query,用于查询在一个下界和上界之间的数据,比如,查找时间戳在 A 到 B 之内的所有数据。许多著名的数据库系统,像是 HBase、SQLite 和 MongoDB,它们的底层索引因为采用了 LSM 树,所以可以很快地定位到一个范围。

比如,如果内存里保存有以下的 Compacted Segments:

如果我们的查询是需要找出所有从 Home 到 No 的数据,那我们就知道,可以从 Compacted Segment 2 到 Compacted Segment 3 里面去寻找这些数据了。

同样的,采用 Lucene 作为后台索引引擎的开源搜索框架,像 ElasticSearch 和 Solr,底层其实运用了 LSM 树。因为搜索引擎的特殊性,有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那就是:所搜索的词并不在保存的数据里,而想要知道一个数据是否存在 Segment 里面,必须遍历一次整个 Segment,时间开销还并不是最优化的,所以这两个搜索引擎除了采用 LSM 树之外,还会利用另外一个在第 07 讲中所提到的 Bloom Filter 这个数据结构,它可以用来判断一个词是否一定不在保存的数据里面。

OK,这节课就讲到这里啦,下一课时我将分享"用图来表达更为复杂的数据关系",记得按时来听课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