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第10讲:致未来的架构师

本课时将分享技术之外的话题:如何从普通程序员成长为技术专家?

技术人的进阶路径

普通程序员与顶尖技术专家之间有多大差距?他们的进阶路径是怎样的?

跟大多数领域一样,计算机技术人才构成也是金字塔型。一般说来,这样的金字塔结构是按照二八定律划分的。如下图,我按照二八定律将技术人金字塔分为八层,从 0 级到 7 级。

0 级------普通程序员

最下面的是第 0 级,80% 的技术人都处在这一级。0 级技术人,在开发过程中几乎没有话语权。他们要实现的功能,所使用的技术框架、编程语言、数据库,他们遇到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等等,都是被指定的。中国目前大约有 1000万 程序员,也就意味着有 800万 的程序员是在别人的指导和安排下工作的。一个 10 人团队大约有 8 人是 0 级技术人,这跟现实中观察到的情况大致相同。

1级------团队的影响者

往上一级是 1 级技术人,占剩下 20% 的 80%,即技术人总数的 16%。处于这一级的人我称之为团队的影响者。他们通常是技术团队里的架构师、技术经理、技术骨干,每个 10 人团队里面大约有一两个这样的技术人员。他们负责团队产品研发的技术选型、关键的技术实现、排查关键的技术难题、负责产品的技术架构设计等。

2 级------公司的影响者

再上面一级是 2 级技术人,有 3.2% 的技术人处于 2 级,我称这一级的人为公司的影响者。他们在公司范围内有一定的技术影响力,决定了公司大的技术方向,比如使用什么样的编程语言,整个公司使用什么样的核心框架、使用什么样的数据库、什么样的测试工具,诸如此类。在一个 300 人左右的公司里面,差不多有 10 个这样的人。

3 级------全国影响者

再往上是金字塔的第四层,3 级技术人是全国影响者,占技术人总数的 0.64%。他们通过自己的博客、专业书籍、各类技术峰会等公开渠道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到相当一部分人,是某一个细分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们通常也是技术的布道师,率先在开发中使用实践了国外一些比较新的技术方法、技术工具、技术框架等,并将这些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4 级------全球影响者

而在 3 级之上,则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一些技术人员。他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技术布道、出版书籍、发表演讲,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技术潮流,这样的人大约占总数的 1‰ 左右。对绝大多数中国的技术人说, 3 级是瓶颈,很难到达 4 级,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4 级技术人,因为中国的 IT 技术在全球技术生态仍在第二梯队,在第一梯队引领全世界的是美国,4 级以上的技术人才目前主要在美国。

在金字塔的 4 级及以下,虽然也有人拥有较大的影响力,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技术趋势,但他们仅仅是软件的使用者、布道者、传播者,并不是开发者。

5级------关键开创者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工具和技术框架的开发者才是真正的开创者。这些人处在金字塔的第六层,是 5 级技术人,我称其为关键开创者。因为有了他们的工作和成果,如 Log4j、JUnit 等提升生产力的工具,全球的开发人员都能够更高效地开展工作,开发出更高质量的代码,这样的人仅占技术人总数的万分之二。

6 级------领域开创者

而在金字塔的第七层,我称其为领域开创者,这些人不但开创出流行的应用工具,还开创了一些领域。在这个领域之内,还有其他的开发者进行周边生态开发。比如像 Spring,已经构成了一个软件开发的生态。Java 开发人员可以利用 Spring 全家桶开发一个功能完备的 Web 应用系统。这样的人约占技术人总数的十万分之五。

7 级------行业开创者

在整个金字塔最上层,是全球技术人中的王者。他们是行业的开创者,可以催生出每年营收在几十甚至几百亿的行业,比如 Hadoop 的开创者 Doug Cutting、Java 的开创者、Linux 的开创者,这些人约占全球技术人的十万分之一。

进阶路径

对于普通的软件开发者而言,到达金字塔的最上层,成为一个行业的开山祖师可能性不大,但成为 3 级、4 级甚至 5 级的机会还是存在的。特别随着中国互联网和 IT 技术的不断进步,这样的机会事实上是越来越多了。美国人主导的知名开源软件中,越来越多的核心开发人员来自中国,而中国人自己主导的开源软件, 也越来越得到全球认可。

如上图所示,对于 0 级技术人而言,比较现实的途径依然是不断精进、逐级提升。如果你现在只是团队里面的一个普通开发者,尽量去学些新技术、实践新技术,试着解决团队里的技术难题、做一些架构设计,使自己成为 1 级技术人,成为团队里面的技术骨干或者架构师。

成为团队的技术骨干后,进一步地,在跨团队合作过程中,对其他技术团队进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难题,争取成为有公司影响力的人。在你获得了足够的技术经验和技术实力的基础之上,通过公开演讲、出版图书、撰写博客等方式去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获得全国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参与或者主导一些开源技术产品的实现,争取成为关键开创者,甚至成为领域开创者。

如何逐步成为技术专家

那么如何才能一级一级地提升自己,成为具有更高影响力的专家呢?这里总结了几点,如下图所示,以供参考。

勇于承担责任

第一是要勇于承担责任。好的技术都是经过现实锤炼的,能够真正解决现实问题的,得到大多数人欢迎和拥护的。所以自己去学习各种各样的新技术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思考。如果一味按照指令完成开发,永远都无法真正理解一项技术。但如果在实践中勇于对自己工作的结果负责,就可以倒逼自己更多地思考技术的核心、关键点、技术的缺陷与优势,从而真正掌握一项技术。另外,在团队中承担核心的技术职责,有助于产生技术影响并巩固自己的技术地位。

在实践中保持技能

第二个是在实践中保持技能。有个说法叫作"1万小时定律"。是说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级人物,必须要经过 1万 小时高强度的训练才行。对软件开发这样更强调技术的领域,这一点尤其明显,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编程实践来提升技术认知,理解技术的精髓,感悟技术的真谛。但是 1万 小时的编程并不指重复写低难度代码,而是有适当难度的代码。什么叫适当难度呢?就是努力才能达到,但也不是遥不可及。

比如,每一次在完成一个工作以后,下一次的工作都要比上一次的工作难度再增加一点点,不断地让自己去挑战更高难度,从而去获得更高的技术,拥有更高的技术能力和技术认知。通俗说来就是要摘跳起来够得着的苹果,不要简单地摘伸手就能摘到的苹果,这样对你的技术提升是没有帮助的。但是如果难度太高,去做了,然后失败了,连续的失败,痛苦的失败,其实对人的挫折打击也是非常大的,而对真正的技术提升其实帮助并不大。所以最好是选择那些跳起来能够摘得到的苹果,你要努力再进步一点点,你才能够完成。完成以后,下一次,在这个基础上再努力一点点、进步一点点,完成更难一点的工作。通过这样持续的工作训练和挑战,在实践中去持续地获得进步,你就可以从金字塔的一级向更高的一级前进。

警惕银弹陷阱,关注问题场景

还有一个建议是警惕银弹陷阱,关注问题场景。很多人都有一种理想化的期望,就是希望能够想到一个一劳永逸、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或技术。但现实中这样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是不存在的。没有万能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适用的场景,每一种技术都有优缺点。你必须要理解所面临的问题的关键细节、上下文场景,才能选出最合适的技术方案,真正解决问题,否则即使你拥有强大的技术,也很难用好技术。所谓的专家就是善于根据场景发现方法的那个人,如果你关注场景、根据场景去寻找解决办法,或许你会发现解决问题非常简单,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工具和技术。所以,你必须意识到方法、技术、工具这些都不是最复杂的,真正难的是剖析场景、理解问题。

关于问题,软件开发其实就是解决问题,解决业务的问题、解决技术的问题等。我们每天都在帮公司解决问题,帮用户解决问题,但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连公司面对的问题是什么,用户真正的问题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如果你想真正把问题解决好,那么,当产品经理、老板、上司要你去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你要先去了解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而不只是听从指令完成交付。因为在稀里糊涂的状态下,你很难有所提升。

架构师阅读清单

课程的最后,分享一下对我个人成长影响较大的几本书,这 5 本书支撑起了我的技术思维框架,每一本书都是我个人技术成长中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希望这些书也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Effective Java中文版》

第一本书是 Effective Java。这本书是我在早期的时候遇到的,令我感觉比较震撼的一本技术书。通过这本书,我第一次感受到技术编程之美,发现在枯燥无聊的软件开发过程中,还有这样一些精致的、巧妙的编程方法和技巧可以应用,而这些技巧有很多是和我当时的编程方法相反的。下图所示是《Effective Java中文版》。

事实上正是通过这本书,我打开了专业软件编程的大门,它使我意识到专业的东西一定是反常识的,这恐怕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看了这本书以后,当我本能地想用习惯的方法进行编程的时候,我总是问自己,有没有更好的、更高效的编程方法。这本书让我知道,在堆砌代码实现功能之外,还有这样一些优美的、精致的技巧可以使用。它让我理解到了编程这门技术的专业性所在,让我感受到技术的高度,不再坐井观天。

《设计模式》

另外一本书是《设计模式》,如下图。这本书也比较知名,我也在很早的时候就看了这本书。但是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感觉,真正让我理解它是在后面的漫长的工作中。当我在阅读别人的代码,包括一些开源代码和优秀的代码示例的时候,我从别人的代码里看到了这些设计模式,看到这样一些精致的编程解决方法,回过头来再想,原来设计模式是这样一些可以让问题变得更加优美的、精致的、灵活的解决方法,然后从头再学习这些设计模式。

之后,我在工作中才开始尝试使用各种各样的设计模式,让自己的代码也变得更加灵活和可复用。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好几年的时间,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反复地阅读了几本关于设计模式的书,从多个方面去了解设计模式究竟是如何解决技术问题的。可以这么说,如果你不懂设计模式,你就不懂面向对象编程,你就没有真正掌握那些面向对象编程的强大技术。所以掌握面向对象编程一定要学习设计模式。

《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

还有一本给我震撼的书是 Bob 大叔的这本《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如下图所示。这本书里面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软件设计思想方法, 就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一定是会变更的。软件设计的重要的使命就是去面对需求变更,去解决需求变更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敏捷开发。


但是敏捷开发最重要的并不是什么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开发过程管理,而是软件设计本身。你设计出来的软件,必须真正是灵活、敏捷、易于维护、易于扩展、易于变更的,只有这样你才算做到了敏捷软件开发。

那么如何做到让自己开发的软件灵活、易维护、易变更、易扩展?Bob 大叔在这本书里面给了几组软件开发的设计原则、设计模式与最佳实践。包括了很多人都很熟悉的:开闭原则、依赖倒转原则、里氏替换原则、接口隔离原则、单一职责原则。

在这本书里面 Bob 大叔说,优秀的工程师不应该害怕需求变更,而是应该欢迎需求变更。因为所谓的优秀的软件就是面向需求组变更设计的,只有当需求变更发生的时候,自己的设计才能够体现出价值来。而好的程序和差的程序员之间的差别并不在于开发的功能是否完备,而是在于开发出来的软件是否更易于维护和扩展。

《企业应用架构模式》

如下图所示,《企业应用架构模式》也是一本关于模式的书,作者是大名鼎鼎的马丁·弗洛(Martin Fowler)。


我以前也曾经很好奇这些做架构设计的,开发出来灵活可复用的框架的人,他们是如何工作的?他们为什么能够开发出来这样有技术难度的产品来。马丁·弗洛在这本书里面对各种各样的企业应用架构模式进行了总结,看了这本书,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的框架、工具、架构方法,其实都是有模式可循的,也就是有套路可循的。

所谓的"模式"就是指可重复使用的解决方案。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很多软件开发的需求问题,要面对的架构问题都是相似的,它的解决方法也是相似的,把这些相似的解决方法总结出来,就构成了架构模式。马丁·弗洛在这本书里面对企业应用架构的各种模式都进行了总结。基本上通过这本书,你对于企业应用开发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相对的解决方案,以及方案的各种优缺点,都会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和认知。

更重要的是,你一旦洞悉了这模式背后的规律,你也就对自己的工作,对其他人的工作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认知和感悟。你不会再纠结于眼前的这些方法问题,你会超越这些方法和问题,去更高一层看待它们,看它们是否有某种重复性,是否可以进行提炼?这样思考以后,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你就会形成自己的一套架构模式、设计模式,从而真正进入了高手和专家之路。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最后再推荐一本关于管理的书。关于软件开发管理也有很多书,但是管理这件事情其实是有通用性的。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管理并不特别,这本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如下图,讲述了对于知识性、技术性的组织和团队管理中的一些特点和技巧。彼得·德鲁克被认为是管理学大师中的大师,影响了非常多的人,而且彼得·德鲁克并不教条地去讲述那些管理方法和技巧,他认为最好的管理方法、管理技巧其实在小说里,而不是管理学的课本里,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要洞悉人性,了解人的所求所想,进而利用人的本性,将人有效地组织起来,进行管理。

而这种理念恰恰是从技术转向管理的工程师、架构师们比较缺乏的,我们做技术的,总以为这个世界是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律在运行,事物的因果关系是确定的,总以为,我们做成了 A、B、C,那么 D 一定会到来。而事实上,人的关系总是不确定的,管理中的因果关系是非线性的。但是人的关系依然有其内在的逻辑,技术管理者需要从大师的教导中,去理解这种非确定性的逻辑。

总结回顾

软件技术人员在职业生涯中每一次跨越阶层的技术进步,其实都要超越所在阶层的其他 80% 的人,所以这个过程其实是非常艰难的。那么如何去超越同阶层的人,持续不断地获得进步,有几点实践中要注意的事情。

  1. 第一是要勇于承担责任,因为通过承担责任才能够真正的洞悉问题和方法,才能够真正的了解自己所在的环境,因为人毕竟是在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

  2. 第二持续的训练,通过持续的训练,获得更高层次的技术的感悟和接受能力,但是这种训练是不能重复的。每一次训练都要在上一次训练难度的基础上再提高一点,不要提高太多,只提高一点,也就是所谓摘跳起来够得着的苹果。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关注问题的场景。因为本质上,方法其实是简单的,技术是简单的,真正困难的是对场景的理解,是对问题本身的理解,要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

我从事软件开发工作 20 多年了,这些年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一点一滴的知识看起来似乎都是微不足道的,似乎什么也没有改变,但是经过漫长的积累,这些知识点会逐渐构成一个体系,会产生出巨大的威力,或迟或早,会让你跨越一个又一个技术阶层。最重要的是要不停地积累,不停地学习,完成量变到质变的转换。

本门架构课中,有些知识可能会立刻对你现在的工作有帮助,而有些知识可能只是在你的心里埋下种子,这些种子可能会在你未来持续的学习积累过程中继续成长,最后在某个时候,在你遇到类似场景问题的时候,结出收获的果实,让你忽然理解顿悟。

希望你在将来继续不断学习、成长、思考、实践。我们正处在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各种机会层出不穷,祝你能把握住属于你的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和人生价值。

祝福你。